在当今这个不说物质决定一切起码也决定半切的社会,人人都想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由穷屌丝晋升为百万富翁,出任CEO,赢取美富白,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人,读书的时候,是最美的。有太多的人渴望与众不同,但是到最后还是与众仍然同
简单的介绍下我吧,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还未经社会加工的三无产品(无房、无车、无对象),在上海这个号称魔都的城市里苟且的活着(但心中仍有诗和远方),每天过着朝九晚九的生活,除了加班还是加班,每当夜晚下班,看着上海这并不算明朗的星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我的启明星啊。
读书很沉重
其实读书本来应该是一种享受的,为什么要说它沉重呢?因为这是一个关乎全国甚至全球的话题,它的份量实在太重,由我这个三无产品来说出口,不免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可以说是刷爆了朋友圈、微博名人、报纸、电视等众多新旧媒体头条,感觉这一天如果不读书,就好像跟犯了罪似的(吓得我也赶紧翻了几页)。读书,这本来应该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贵贱之别,但是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有没有一瞬间感觉自己读书是有功利心的呢?那些媒体大肆宣扬读书的好处,读书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让你更好的面对人生的选择,这不都是一种变相的功利吗?再往大的方面来说,每年都有机构评出各个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既有督促之意,但是也难逃攀比功利之心吧
扪心自问一下,过去的一年,你读了多少书,又有多少曾经读的书,是随性而读的呢?
我们的世界本来它就是一个矛盾纠结体 ,它即号召全民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又鼓励你追寻内心,随性而为,我见识过、听说过、读到过有太多的人、文章、名人名言说读书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读书不要那么功利,可是我想说,如果读书都是这么随性而起,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恐怕还要往下降吧。
多少人喜欢‘读书’的这个果是由于一开始‘功利’的这个因
我身边的很多人,读书一开始就是抱着功利心的,有的是为了达到某项技能,有的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还有就是多读书对以后跟人交谈、泡妹子有帮助。对我而言,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功利的读书有什么不好,我应该也算是功利读书者中的一员,我记得自己是在大三的时候,非常偶然的看到了三毛先生说:“书读的多了,容颜自会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对于当时因为没有女朋友而整天遭到室友嘲笑的我来说,读到此段,如获至宝。心想自己若是多读点书,容颜要是可以改变,变得风度翩翩,没准就解决了我的终身问题呢。然后,我就开始了我功利的读书生活。那时候,一有时间,我就去学校里的图书馆,周末没事也是泡在图书馆,甚至为了跟人炫耀,我也体验了别人说的那种早上进去,晚上出来,中间就啃着面包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的生活。我是基本上什么书都读,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心灵鸡汤、成功大师等都有涉猎。为了了解当今最火的互联网,我读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周鸿祎、张朝阳、王志东、为了了解手机行业的巨头,我读雷军、任正非、乔布斯,为了能在妹子面前吹牛逼见识广,我读人类简史、全球通史、史记、东周列国志。我读可是读着读着,我读了我就发现,容颜还是没有改变,可以内在的东西好像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最主要的是我逐渐开始喜欢上读书了,闲着没事无聊的时候,就主动找一些书来读,虽然现在工作了,不比在学校时的时间多,但是我还是保持基本上一星期一本的基础上。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都是说明了读书的好处吗?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吗?唐诗宋词不也都是在读了大量书的基础上才有的辉煌吗?我现在还在这里码字,你怎么知道我不是想获诺贝尔文学奖呢(自恋了一下)。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我现在仍然是功利的读书(因为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女朋友),但是就像《追风筝的人》中说的:“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同样当开始的功利读书变成发自内心的喜欢,功利似乎也就没那么功利了。
以上内容,情之所起,兴之所写,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不同,也属巧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