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如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少受到过这种理论的影响,不断的去补那块短板,而对自己的长板视而不见。
长大了才逐渐的发现,人最应该抓住的是那块长板,做到极致。无论是名人还是身边的普通人,如果能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那必定抓住了一块长板,围绕一点向外散发。很少有人放弃自己的长板投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而后取得成功的。
比如说王潇,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作者,她本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单从毕业院校来看,就是一个牛人。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央视主持人,一出道就混了一个充满牛人的圈子。后来创业,第一个项目是设计类的,然后转到公关,写作,这些都没有偏离她专业的轨道。
比如说文怡。前几天,在微博里看到说文怡推广的一个砧板在很短的时间内卖了1.5万个以上,超出了这个品牌所有实体店一年的销量。于是百度了一下文怡。原CCTV美食节目主持人,沿着这条路走到了美食畅销书作家。可以说她做的这一切都是她熟悉而且擅长的区域。
咪蒙。很多人羡慕她,想学她。感觉她就是那种突然一夜之间爆红的。你去看她的简历和经历就明白不是这么回事。她是文学硕士,创业之前在报社做了10年的编辑,文字功底了得。还有她曾经创业失败,亏了400百多万,不仅亏光了全部家当,还欠了一屁股债。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勇气,所有这些经历,都能透过她的文字读出来。你看她的文章,虽然每个环节都过渡的那么自然,但是还是能读出一种屌丝逆袭的感觉。
Papi酱,2016第一网红。我没有特意去搜索过她的视频。在看她的第一个视频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和凤姐芙蓉姐姐那样的草根网红,靠装异类博眼球的90后。有一天,她的视频突然跳进了我的QQ空间。我经不住诱惑,点进去看了,她当时视频里讲的是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什么?莎士比亚,太高雅了,读不懂,反正我是没读过。被她一讲,太接地气了,跟讲我们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故事没啥区别。你不得不惊叹于她的知识渊博,化高雅于平凡的超人功力。而且那变声器也耍得太专业了。百度一下她的生平,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80后,上海人。首先,这个学校就很牛B,上海这个地方的教育也为她加分不少。那句话说的没错,你所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都会体现在你的谈吐中。
冬子写了一本书,叫《借山而居》。搅动了多少城里人的心。想象一下那画面真美:春有百花争艳,夏有树上蝉鸣,秋有百果成熟,冬有瑞雪一片。可是人家是画家和青年诗人,有足够的涵养hold住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你能吗?反正我是不能,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到哪上学?难道带着孩子一起住山上去?不过可能别人没孩子,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我经常看懂懂日记。那里边会讲很多别人创业的故事。有时候,看到一个跟自己对得上号的,就很激动,这个说不定适合我耶。比如说他说的那个签名书项目,看起来就很容易操作。就是搜集你所在城市的作家签售会,然后从当当网买书,到签售会上让名家签名,然后拿到淘宝,贴吧等各种地方去卖。分析一下这个,首先你去签售会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资源的话,还要跟作者拉关系,怎么拉是个问题。第二,淘宝上随便一搜签名书,就有100页以上的竞争者,你怎么从中脱颖而出?贴吧应该也是存在激烈的竞争。一比较,全是问题,不过如果你愿意创业,但是没有方向,倒可以去试试。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立足于自己擅长而熟悉的领域,而不会贸然去涉足自己陌生的领域。我妹妹是开农家乐的,她就很关注餐饮这一行业,比如说浏阳菜风靡上海啊,我虽然整天在上海,但是却没有听说过。而且她也不是热血来潮进入这个行业的,自己创业之前已经在知名餐饮行业管理层工作了多年,对整个市场和流程都是烂熟于心的,而且她的开拓精神和社交能力都比较强。
有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善于交际的性格,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群居,对于有些人来说,独处才是最好的时光,所以这个世界才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
在这个年代,木桶理论已经不再适用,抓住自己的长板并发挥到极致,才会塑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