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艺术之家散文
孔子的为政之道体现在秦虎符、云梦秦简和商鞅方升三件国宝上

孔子的为政之道体现在秦虎符、云梦秦简和商鞅方升三件国宝上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07:10 被阅读0次

    “何以中国”展“国制”部分展出了三件国宝,分别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辟大夫虎符、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商鞅方升。它们从军事、法律和经济等方面展现了秦国的功绩,也证明了秦统一六国具有历史必然性。

    秦的强大离不开商鞅。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推行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终于在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了六国,实现了对中华大地的首次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改革诏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与度量衡,颁布统一的律法,推行郡县制度……

    商鞅虽然在秦国取得了改革的成功,却因刻薄寡恩而得罪了很多权贵,包括秦孝公在位时的太子嬴驷。等到嬴驷继位为秦惠文王后,虽仍然推行商鞅的政令,却下令将商鞅车裂。

    这些历史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这三件国宝和商鞅变法是怎么反映孔子为政之道的。

    《论语·颜渊》第七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足兵、民信,这三条是孔子认为为政之道的根本,也是孔子的从政理想。在这三者中,孔子认为最不重要的是足兵,而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重农桑”正对应了孔子所说的“足食”,先调动民众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让人们能够吃饱饭,为国家不断地积累财富。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可以富国。

    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对应的是孔子所说的“足兵”,调动军士们对军功的渴望,上战场后勇敢杀敌,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成了六国军队眼中的“虎狼之师”。这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重点,却是孔子最不重视,可以最先舍弃的一点。

    商鞅为了能把自己这一套“富国强军”的变法主张实行下去,首先做的一件事是“城门立木,取信于民”。孔子所说的“民无信不立”观念,再一次被商鞅借用。

    我们再来看这三件国宝,辟大夫虎符是调动军队的信物,核心的思想在于一个“信”字。无论是商鞅也好,还是后来的李斯也罢,秦国一直是以法家来治理,法律规范自然是全面清晰的,这一点从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可见一斑。法律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除了“严”以外,“信”也是应该考虑的。商鞅方升是中国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标志性器物,是秦国统一度量衡的证据,也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它能在全国推开并被百姓接受,“信”字也是重要的原因。

    秦孝公和商鞅,秦始皇和李斯,想的都是富国强兵和称霸天下,推行的变法和留下的文物也都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但却在无意中体现了孔子的为政之道,特别是“取信于民”的思想,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为政之道体现在秦虎符、云梦秦简和商鞅方升三件国宝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kl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