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方法,告别月光的必备技能。亲测有效哒!
1.先储蓄后消费
拿到生活费或是工资的时候,第一时间去剁手自己喜爱的宝贝确实能带来满足感,但是这种满足感太短暂了。满足感总是和花出去多少钱成正比的。如果你让自己爽了,这个月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就得见招拆招了。
这样的生活到了月底别说存钱了,怎么熬过去还得想办法呢。就算消费习惯非常好的人能省下一部分,也绝对没有先储蓄后消费的方法省的多。
因为在先消费的情况下,你的行为在默默告诉自己,相比储蓄来说,满足眼前的需求更加重要。见到心仪的宝贝时,怕是早就把什么储蓄省钱忘的干干净净了吧。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很容易月光的。
先储蓄后消费好在,拿到钱强制储蓄了一部分,虽然延迟了满足感,但至少接下来的消费不用再有心理负担。储蓄任务已经完成了,花多花少反正剩下的钱就这么多,把这个月过完就行。
我大三大四那会,在拿到生活费的第一时间会简单做个当月计划。估算这个月的必要开支,适当放宽一些,给自己一些可调整的范围。把剩下的钱存在一个固定账户中,从此就当它不存在。别觉得当它不存在有多难,只要你平时看不到这张银行卡,看不到里面的钱数,很快就会觉得这笔钱消失了。
每个月存一点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克制不住,那干脆找别人来监督你或者找另一个人和你一起互相监督。
2.跟踪价格
这个方法是从消费的角度说的,是真真实实「省」出来钱。
谁都知道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其实还得「货比三个月」、「货比半年」,按照时间纵向分析。
有不少APP都带有历史价格查询的功能,能看到最近三个月或者半年时间内的价格走势,这能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
有人说这就是买之前先等等,看他降不降。其实不一样,等等看的是运气,查历史价格看的是数据。万一你第一次搜索的时候就刚好是历史最低价了,你要是不查历史价格是不是还等着越来越贵了?
某APP德龙吐司机一年价格走势也不是买所有东西都要考虑历史价格走势。必要的刚需商品、几块钱的生活用品、食物等该买就买啦。考虑太多浪费时间反而得不偿失。有人觉得上一百就要比价了,有人觉得一千才需要,这个具体如何判断还是看个人情况。
我现在月工资到手5000多。我给自己定的规则是:当我要买的东西的价格超过500,也就是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时,就先不急着剁手,跟踪一段时间再决定。毕竟到这个价位的东西一般也不会是什么我特别急需的了。
这个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万一过了三五天发现自己只是一时兴起,这就能避免一时冲动白白花钱;二来也能保证自己买的相对便宜,不花冤枉钱。
也不能钻牛角尖,等个一年半载的一定要买在价格最低点,这也不可取。价格走势无法预测啊,况且如果耽误了自己的需求与体验也不划算。在相对低的位置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就行了。
这个方法我用了快五年了,我倒是发现,即使搭配了优惠券、满减券,很多东西的全年最低价都不在618、双十一。电商节讲真还是有不少坑的。
3.记账
记账一定要有目的。
要么是为了找出每个月有哪些钱没必要花,要么是想看出自己的流水习惯或者给自己定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之类的。如果你只是觉得,大家都说记账好啊,虽然我也不知道好在哪,但我也想记。那还是算了吧。自制力真的是很有限很宝贵的,还是不要浪费在记无谓的流水账上了。
我自己记账就是为了找出来那些习惯性花出去但实际可以不用花的钱,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科学名词叫「拿铁因子」。指人们每天生活中如买杯咖啡般可有可无的习惯性支出。一包烟、一瓶饮料、一包口香糖、一支口红、一对耳环等都可能是拿铁因子。
拿铁因子不是说拿铁咖啡就是这种需要避免的消费啊。如果你真的能做到每周一杯星巴克,风雨无阻坚持20年。那这杯咖啡绝对不是你的拿铁因子。它是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一定给你带来了极大满足感。
每个人的拿铁因子都是不同的,我的拿铁因子对你来说也许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记账就能帮我快速找到我的拿铁因子!
每天花3分钟记下自己的每一笔支出,月末用5分钟整理核对,你就能发现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是不经意间习惯性花出却是可有可无的。知道了这些隐藏的拿铁因子是什么,下一次就能约束住自己。
之前我用这样的方法找到了自己的拿铁因子——奶茶。记账之后我才发现,我总会在周末跟同事出去玩时,习惯性地买一杯奶茶。或许是出于对出去玩的欣喜,也可能是没好意思拒绝同伴的邀请,这杯奶茶成为了我不经意的习惯。
但细细想来,这杯奶茶并没有给我带来足够的满足感,很多时候甚至喝到腻。再想想自己花的这些钱,真是不值得呀。
我建议记账最好拿APP或者电脑上EXCEL表格之类的记,起码有个统计的作用,能看出来哪些项目总共花了多少钱。手写账本月末统计就困难了,又得考验耐心自己一个一个加,实在意义不大。
学会这三招,月光肯定远离你,希望你多多实践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