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十二年(前1044年)二月甲子日的凌晨,姬发一大早就赶到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誓师。
姬发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帜指挥将士们说:“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
又说:“啊!我的友好邻邦的君主,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彭、濮各族的人民,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姬发说:“古人有句话‘母鸡是不打鸣的,如果母鸡打鸣,必定倾家荡产’。
现在殷王纣什么都听女人的,自弃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报,抛下自己的家族和国家,放着自己的同祖兄弟不用,反而听信谗言,对四方各国的奸佞逃犯那么推崇,那么看重,信任他们,重用他们,让他们对百姓横施暴虐,对商国大肆破坏。现在我姬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的作战,每次前进不超出六、七步,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每次刺击)不超出四、五、六、七下,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希望大家勇武,有如虎、罴、豺、离,我们不可迎击前来投降的人,而要让他们为我西方之人所使用,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你们谁不努力,我将拿他问斩。”誓师完毕,诸侯派兵参加会盟者共有战车四千辆,列阵于牧野。
帝辛听说姬发发兵前来,于是,临时组建军队抵御姬发的人马。到了这个时候,帝辛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致命弱点。
姬发发兵前来,基本是非常有把握的一次军事冒险,要知道,姬发极其那些造反的诸侯们都清楚,这造反可是诛灭九族的勾当,若没有八分把握,谁敢拿全家老小性命的事情来开玩笑。作为姬发的考量,无非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其一,岐山人才济济,兵强马壮;
其二,帝幸人心尽失,要知道,一个连亲叔叔也杀的人,是没有人愿意跟随左右的;
其三,这个帝幸喜听妇人之言,要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听从妇人之言,成何体统;
其四,这些年来,商朝在外征战不休,国力消耗不菲,与徐国的争斗,使其元气大伤;
其五,这也是极其关键的,都城附近没有大量守卫部队,其商将主要的兵力布置在东南徐国方向,这些兵马随时防备徐国的贵族崛起闹事,故此,都城朝歌却是兵力空虚;
其六,兵贵神速,以最快的速度,进占都城朝歌,驻扎在徐国的军队来不及回防,这样一来,都城朝歌必然被攻陷。
其七,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驻扎在徐国的军队能够及时回防勤王,那么徐国的贵族必然东山再起,这样一来,等于朝歌两面受敌,这样,对于两线作战的帝幸也是极其不利的。
有了这些充分的原因,是导致武王下定决心的关键。在武王迅速发动攻击的时候,果真如原先所料,大军很快就打到了朝歌的附近……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朝歌有十多万的奴隶,帝辛在情急之下,将这些奴隶全部武装了起来,加上原来有数万守卫部队,一共约十七万人的临时组合部队,排山倒海一般的向姬发的五万大军奔了过来。
这一下子,姬发等人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千算万算,没有把这些奴隶计算在内,这可如何是好?五万人马要对阵十七万人马,基本上人人心中都有些慌张了。
奴隶,为什么朝歌会有这么多的奴隶,要知道,奴隶都是一些战败国的士卒。一般是这样的,这些奴隶参加这次战斗之后,便会成为自由之身,这在哪个时代是一种这样的规矩给延伸了下来,因为这些人曾经都是军人,再加上只要打胜了战争,这些人便可以回到自己的故土,回到祖国,和家人团聚,关键的一点是,以后是自由之身,再也不是奴隶了,按照常规的逻辑,这种由奴隶所组成的军队是天下间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姬发面对一只这样的大军,怎不是头疼百倍,,,,但是,现在已经骑虎难下。
两军对阵于牧野,暂且各自扎下营寨,但见,商朝的奴隶军队旌旗招展,人仰马嘶,并且是十里联营,如此这样一来,看得姬发还有其他的将领是内心慌慌。
入夜,这一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是临时征调的奴隶太多了,还是什么别的其他原因,许多奴隶偷偷的聚会在一起商议:为商纣王打赢这场战争,虽然可以获得自由之身,但是,自己的不自由是谁造成的,十多万的奴隶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的地域,大家都是亡国奴,被帝幸的军队踩在脚下,如今,好不容易有人敢带头反对殷商了,为何不帮助对方打倒殷商呢?如果趁这次机会打倒殷商,十多万的奴隶不也同样可以恢复自由吗?
第二天,两军摆开了架势,准备开始干架了,可是,这帝辛的军队都是临时拉来的奴隶俘虏凑数,虽然人多,但都无心作战,这些奴隶们只是盼着周武王赶快攻入。这种情况之下,帝辛的军队自然立刻丢盔弃甲,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帝辛的军队倒也是可以和武王的军队一搏,可是,这十多万的奴隶不仅仅是开始逃跑,而是,他们开始攻击帝辛的军队。
这下子对于帝辛的军队是个极端糟糕的事情,此消彼长,力量立刻扭转了过来,帝辛的军队溃不成军……
s+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