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们怀揣着梦想,义无反顾地离开故乡,奔向繁华的都市,心无旁骛,永不回头。
曾经,我们拋洒激情的汗水,透支青春的时光,只为追求人生的成功。在奔跑的路上,漂泊于一座座城市,掠过无数张面孔,穿行于钢筋森林中。
城市,总是烟尘朦胧,浮华遥远。白日车水马龙,黄昏锁门闭户,老死不相往来。只有一盏盏路灯伴着风雨和喧嚣,一副世态炎凉的情景。
故乡,初夏的晨雾尚未散去,露水挂满树枝。天刚亮,农夫已扛着锄头挖地,肥沃的泥土被翻开,青涩的杂草倒下。炎炎烈日,蝉鸣蛙叫,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拨草整地,插秧收获。一副希望的田野景象。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乡愁,沈从文《边城》里湘西吊脚楼,鲁迅《社戏》里的江南水乡,萧红《呼兰河传》里的松花江畔,老舍《四世同堂》里的北京四合院,余光中《乡愁》里那枚邮票。总有一处会打湿我们的眼眶,总有一处能安放我们的灵魂。
今天,城市化进程加快,儿时的家乡,已看不到羊儿吃草的乡间小路,已看不到鱼戏莲叶的野趣,一条条公路通到家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早已改变了模样。
再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一切变得太快,在光阴的深处,我们能否悠闲下来,细细地品一杯茶,让时光在这一刻沉淀下来。能否亲手种下一株花,用一个春天的时间静待花开。能否用农夫亲手种出的香米,精心烹制一桌儿时母亲煮出的饭菜。让乡愁的味道,飘逸于魂牵梦绕的岁月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