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鹅城西子闹元宵, 熙攘喧嚣客似潮。
彩凤金龙同福瑞, 绚舟华树竞妖娆。
霓楼挽月湖光艳,玉塔凌澜夜色娇。
若得词仙逢此景, 料须痛饮共逍遥。
同除夕一样,元宵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家出动一起逛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旧时,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惠州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概上街观灯。
街市中的糕点铺、干果店以及小吃店,自春节后开市就大卖元宵。这些店铺前都搭有席棚,在棚内摆着几案或八仙桌,架起箩筐,店员边摇着元宵边用火炉煮元宵,还高声吆喝着:“元宵哟……”
一首《上元诗》真实地描绘出了旧时的元宵之夜:
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吃元宵
元宵节自然要吃元宵。元宵从清朝至今变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枣泥松仁、豆沙四种馅,现在当然丰富多了。
赏花灯
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薰儿小姐征友,本人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