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好好读过《孙子兵法》这部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最近听了华杉的解读,觉得非常有收获。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是以多胜少之法。
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从概率的角度,以弱胜强是小概率事件,以强胜弱才是大概率,小概率事件是靠不住的。毛主席总结的游击战法,本质上也还是以强胜弱,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实现在局部空间、局部时间实现以多打少、以强胜弱。

2.打得赢也要算代价,如果打的赢,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打仗代价是极大的,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能不打就不打,打赢不是最终的目的。“数胜必亡”,胜仗打多了,国家反而要灭亡,因为老是打胜仗,会导致君主骄傲、人民疲惫,汉武大帝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极简哈佛中国史》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总结为几句话:能干爷爷、野心爸爸、废柴儿子。野心爸爸因为爱打仗,很容易导致国力衰退。
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善于作战的人先让自己的修炼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敌人可能被战胜的时机。自己不可战胜在于自己,而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打败,那完全在于敌人。
4.要能等待,能忍耐。
打仗代价是极高的,取胜的战机也是很少的,要能等待,不能因为焦虑就频频动作。
5.一战而定,胜而不定胜利就无意义
胜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胜仗不能平定,胜利就没有太多的意义。每一仗都要死人,就算死的的敌人,也不如让他们不要死,如果能让他们加入我方,这样才能“胜敌而益强”。
6.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奇是余奇,是多出来的部分。凡是作战,一定要分兵。用《三体》里面的解释,就是因为将自己的兵力分为多个维度,这样我方相对于敌法就有了维度的优势,比较容易实现降维打击。
**综合来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如果实在要打,就要争取一战而定。要想取得胜利,首先是要修炼自己,其次要等待时机,再次是要讲究战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