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培养稳定健康客观的“高自尊”心理?

如何培养稳定健康客观的“高自尊”心理?

作者: 芸淡风倾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11:06 被阅读0次

    小冒坚持原创的495天  自尊和自信同等重要,可我们却甚少意识到自己在经历“低自尊”。

    (一)这些场景注意了:多少人意识不到自己会经历“低自尊”?

    如下场景,每个人肯定经历过其中一种:

    工作中轻易被别人的评价裹挟:领导同事质疑自己能力的时候,没有辩证思考,就轻易顺从接受;

    生活中自己做出的决定偏离了预期的目标:开始怀疑自己的决断力,不敢轻易做决定,失去生活的掌控感,只想逃避问题,因为只要不做决定,就永远不会做错决定。

    爱情中就更加明显了,各种卑微到尘埃里的行为,完全不对等的地位:连看透男女关系,深谙相处本质的张爱玲都逃不过当局者迷的困境。

    当我们觉得以上的种种,就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日常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意识到,这些片刻甚至持续的“自我怀疑”。都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

    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低自尊”的严重问题,甚至将它误以为是一种谦虚的表现。

    这其实是一种完全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对自己信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心理稳定性,间接影响我们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正常表现。

    联想到最近社会新闻里,不少优秀单纯的高学历女孩,在爱情中的已经不是宽容体贴,而是一种卑微,甚至是被洗脑被控制被PUA的悲剧,如何重塑自己稳定的自尊,和学会自信,同样重要且刻不容缓。

    这本《自尊知道答案》,全面深度剖析自尊水平不稳定的因素,浅入深出的配套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包括自尊水平图解填空、自我误解心理日记等工具,简单易上手。借由这本心理学书籍,我也想好好为自己总结一下。

    (二)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低自尊?

    不管经历何种复杂的场景,不论有何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我们会陷入“低自尊”的怪圈,将一切问题归咎自己,总结下来就是三大核心心态:

    我不值得被爱。

    没有人帮助我。

    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好。

    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让我们过度自责,甚至承担起本不属于我们的错误和责任?

    1.无法接纳自己的平庸,走不出过去失败的阴影。

    我普通人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所以由于外界人的负面评价,导致内心极度不自信——这就是一种错误,错将别人的观点,当做事实。别人说我不好,所以我就不够好。

    最常见的那句,就是在我读书的时候,大家总说女生学理科太难,容易后劲不足。我也是在一次考试的滑铁卢中,也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理化。

    事实上,在我没有接受到负面评价的数学上,我表现的一直不差;某一次难得的单科前几名,也让我充满了自信。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过于依赖别人的评价,来评判自己的真实水平,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套坚定的自我评判标准。

    主流的,绝对政治正确的,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兼听则明很重要,但学会首先倾听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更重要。

    2.过于敏感,情绪起伏不定。

    想太多“玻璃心”的人,总是容易触景伤情,将精力耗费在怀疑自己,担心外界上,所以无法投入该做的事。别说激发潜能,可能本职都完成不好。就会陷入失败的死循环。

    遇到挫折和失败,很多人比起解决问题,弥补错误,总是先一步发泄情绪。比起fix it ,总是先feel it。

    3.自己定义那些痛苦的经历的方式存在误区。

    个体体验中,那些痛苦的经历,尤其是童年时期被抛弃,虐待的负面反馈,很容易造出年幼不成熟孩子错误的认知——他错误地认为,自己需要去不断委屈自己,迎合别人;长期缺乏安全感,压抑自己,甚至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形成畸形的观念。

    除此之外,被忽视的冷暴力经历,更特殊一些——并没有上述伤害激烈,但是同样不容小觑,这些稳定的“不反馈”,也会造成“我不够好”的错误认知。

    4.来自外界的压力和阻力

    忽视天性,否定本性,强硬地改变——硬要逼一个内向型的孩子,转变为外向型。

    成长过程中,被周围人强制当做“情绪垃圾桶”——孩子如何对大人的问题负责?

    成长的外在环境的各种刺激,自身乃至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对一个人心理养成都有很关键的重要性。

    我们会因为“讨好”别人,而逐渐养成“讨好型人格”。

    综上所述,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第5种因素:

    5.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低自尊”自我否定惯性。

    我为了摆脱读书时期,因为同学们无意的起哄,导致的“外貌焦虑”,整整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那期间,我总因为自己没有倾城倾国的外貌,就极端地否定自己拥有的一切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不断否定和过度消费来弥补。

    回忆一下,大家都有太多相似的经历。

    所以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一个女孩的生活中,会经历太多太多的“低自尊”时刻,还不自察。平白无故,徒增了许多烦恼和自我成长的阻碍。

    (三)阶梯式地建立稳定的自尊:认知行为疗法+理性行为情绪疗法+场景实践

    1.认知行为疗法,正确看待“预期偏见”,摆脱不必要的负面自我认知:

    我们无法避免自己永远不接触“负面评价”,甚至我们也会对自己产生挫败感。这种负面认知,会导致一种潜意识的“假设”和“命令”:

    这类假设会情不自禁放大问题:

    过度预估可能会发生的坏结果(实际上没那么严重,或者根本不会发生)

    夸大结果的危害性(过度归咎自己,总是悲观看待事物发展)

    过分看低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选择性忽视所有好转因素和积极因素

    相应地,就会产生过激的处理方式,我们命令自己不得不这么做——比如我拼命想要变得更好看,不顾方法,永不满足。

    认知行为疗法,就是通过简单几步走的方式:

    找出自己的“预期偏见”——可以通过写日记,不断深层向自己发问,一点一点剖析上述偏见的形成。彻底破除低自尊的负面信念:通过训练,找到负向思维的根源,重塑认知。

    我们可以将这个模糊快速的自我否定过程拆解开,就很容易发现问题在哪里,就能从心底认同:

    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2.理性行为情绪疗法——科学准确评估自己的自尊水平,制订合适的改善计划

    我们针对第1步,可以先规划出正确的认知的轮廓——反义词填空就可以。

    打破之后,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更积极的心态?

    第一,在一个特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塑认知——必要的仪式感,让自己足够重视,且能全神贯注。

    第二,巧用书中的“自我优势记录表”——形式不是重点,关键是找对自我认可的点。

    第三,可以借助你信任的人的力量——他人的正面激励有时候真的是临门一脚。

    第四,警惕对自我优势的忽视和弱化——过程中肯定会反复经历低自尊时刻,因小问题而自我全面否定,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全克服,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整。

    第五,养成定期翻阅“自我优势记录表”的习惯——

    我本人在看过治愈系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后效仿男主高桥一生小哥哥,开始有意识找到自己的100个优点,哪怕很微不足道;2019年开始培养26个好习惯时,也会记录下来每天,每周的小确幸和高光时刻。每当情绪低落不自信的时候,就会拿出来鼓励自己。

    《我们由奇迹构成》不管如何格格不入,活出本身的样子就很好呀

    第六,被人夸奖时,由衷地表达感谢——

    我写了500多篇文章,肯定会有刺耳的声音,但我选择看向那些特意花时间浏览和留言的正面的肯定,将精力和心情用在更值得的人事物身上,顺带感谢大家,you all make my day!

    3.场景实践:树立客观健康自尊,避免矫枉过正

    第一,可以通过书写复盘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自尊水平,评估是否健康。

    第二,学会自我激励,减少对外界和他人正面肯定的依赖。

    别人不一定永远有时间,且有义务帮助我们重塑自尊,最健康最舒服的人际交往,是需要在关系中完成转变:对挫折、自己、他人、世界有灵活的态度,从容应对每一段关系。

    第三,遇到反复怎么办?

    保持“终身学习”的成长性思维,用新的思维习惯打破旧有的认知怪圈,建立情绪稳定的成熟自我,赢得他人青睐。不断地反问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关注自己的改变。

    第四,发自内心地真正明白,自由,才是我这辈子能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当我们总是在追求“短平快”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忽略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迷茫,甚至是心理健康,这都是不对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追求的成功,不也是为了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的保障吗?

    希望重塑自尊的我们,可以有很高的“逆商”,游刃有余地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怡然自洽,不患得患失,能够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无须讨好也不会过分强势压人,情绪稳定地过好我们平凡的一生。

    希望我对《自尊知道答案》的解读,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稳定健康客观的“高自尊”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y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