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很讲究模型。
世界在变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掌握所有细节,重要的是要了解事物的基本模式。
掌握了基本模式,就掌握了变革的局势。
如果去到马利克教授的EMBA课堂上,我想他一定会展示给你这样一幅图,图中是两条交叠的S形曲线,书里把它称为“巨变模型”。
下面重点来讲讲这幅图,被称为“马利克曲线”。
它看起来很像这些年商学院常会用到的“第二增长曲线”图,只是马利克双S曲线有交叠的部分,而这个交叠的区域,正是马利克想阐述的一个要点。
图中一条黑色的曲线代表“旧世界”,一条灰色的曲线代表“新世界”,前者表示现有业务,后者表示未来业务,这两条线交叠的区域,充满动荡,因为新世界正在取代旧世界。
这个转换的区域,正是让决策和管理变得棘手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会发现,以前的关键资源在变得失去意义,但仍会下意识地抓着它们不放。
同时,“黑色曲线”业务的人才是否还能对“灰色曲线”业务有所贡献,也就是说,我们所拥有的最优秀的人才在将来还能否为我们所用也成为一个问题。
这个转变的区域就像一个“黑箱”,马利克说这就是控制论中的“系统”,它里面究竟是怎么运行的,我们一无所知,更别说做出预测了。
这个不确定的区域,复杂性与日俱增,其破坏性只有在新世界势头明显盖过旧世界的时候才会减弱。
我们大多数的人缺乏与这个区域打交道的经验。
甚至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时候反而变得有害,成了障碍,仅此一点就足够让人蒙圈的。
可要命的是,大多数的企业这时候正好是处在这个图中“黑箱”的位置,但管理者手中并没有一份完整的变革模型图。
新业务在召唤了,而且大家也认真地考虑过了,可旧的罗盘却继续指引人们走老路。
比如,马利克也拿柯达说事儿,曾经的影像巨头错失数码时代的风口。
直到今天,众多企业的数字化之路仍难免磕磕绊绊。
对此,书中基于“巨变模型”开出的对策,我把它称为“三项战略”:
第一项战略是尽可能长时间地利用“黑色曲线”的优势,也就是维持好现有业务。
第二项战略是要及时确立“灰色曲线”,以便在需要时就能拥有它,也就是布局好未来业务。
第三项战略就是实现从“黑色曲线”向“灰色曲线”的转移。
要知道,“转移”的意思代表着人才、客户、渠道等资源重心的调整。
这一套战略打的是正派拳法,不是什么奇招,但马利克其实想强调的是,变革需要的不仅是这三项战略,而且是三种不同的管理人才和治理方法。
现有业务需要什么人和什么方法,这明明白白、有账可查,但未来业务需要什么,过河的石头都不一定摸得着。
就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对马利克说:“我为20世纪的需求创造了管理学,而你,则为21世纪的未知情况重新改造了管理学。”
意思就是,新世界的事,我也知道很复杂,我的那一套也不太搞得定,接着你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