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贼是个盗墓贼,他邀请一帮古董贩子“吃现席”,就是他事先把要盗的墓地位置勘察好,盗洞打到墓室边上不动,然后请一些买家到现场来,当着他们的面敲开墓室,把坟墓里的东西掏出来,现掏现卖。买主亲眼见到明器从坟里起出来,自然不必担心有假。买主要提前支付一笔辛苦钱,盗墓者也不用担心会走空,不管挖出什么,都有一笔保底的收入,不至于白干。
大眼贼第一把就从墓室里起出一件珍贵的明青花瓷瓶,大大吊起了几位古董贩子的胃口,然而,大眼贼再从盗洞里起出六七件东西,却是锈蚀得不成样子的铜香炉、一片长命银锁、半片腐烂的丝绸、两个小陶碗之类的东西,还有一堆散发着霉味的铜钱,基本上算是破烂了。古董贩子大失所望,便要大眼贼开棺材搜尸身,大眼贼认为这样不符合规矩,坚持不肯开棺,惹来眼红的贩子们要填盗洞,以其子性命胁迫就犯。
可惜,古董贩子不知道的是,“吃现席”本来就是大眼贼设的局,从古墓中起出来的东西都是大眼贼提前放进去的假货,而大眼贼却因为坚持老规矩,不肯开棺搜身,差点弄巧成拙,惹来杀身之祸。这是马伯庸先生的《古董局中局》第二部开头的故事。人性啊就是如此,经不得任何试探,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搭进去。
人性就是如此,经不得任何试探《古董局中局》是本好书,悬疑侦探冒险与专业历史人性兼备,好到厘不出真假虚实,好到分不出对错是非,常常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马先生必为古董行当内部人士,对古董知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为局外人确实眼界大开;马先生也必是阅人无数的场面人,文笔纵横间恩怨纷争顺手拈来,把人性种种刻画淋漓尽致,动人异常。
贯穿全书,写的是古董,实际都是人的故事,人的冲突,人的贪婪。人和古玩一样,一沟一壑,一纹一环,都藏着故事,耐琢磨。比如,大眼贼们倒斗的时候挖盗洞,一般是一个在洞口守,一个下去墓穴里挖明器。可是人性本贪,时常有守在洞口的人起了贪心,把明器接走以后,一铲子把取宝的活埋。所以合伙盗墓的大多是亲戚,而且得是血亲,但儿子害老子的事也时有发生,后来规矩变成了儿子下洞,老子守坑,这才保得平安无事。小小的转变,透着多少人性的道理。
千古不变的是利益之争。古董行业是暴利,尤其是制假更是一本万利,胜过贩毒,这种行为从古至今都存在,远不是我认为的现代才有。我应该明白的,马克思曾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10%会保障它在任何地方被使用;20%会使它活泼起来;50%的利润会引起积极的大胆;100%会使人不顾一切人的法律;300%就会使人不顾犯罪,甚至不惜冒绞首的危险了。
人性就是如此,经不得任何试探主人公许愿所在的“明眼梅花”,是一个专门鉴别古董真伪的民间组织,传承数百年,既有底蕴,又有实力,在古董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然而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组织内部一些人开始背弃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的甚至公然组织大规模制假贩假,成为全国古董界的一大毒瘤。
有人认为,有真就有假,正如阴阳之两面,利益诱惑下,假古董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没必要下那么大气力去打假,留条活路,彼此都好。制假的总头头老朝奉警告许愿,不要穷追猛打,咬住不放,“你想象不到一个没有统治者却拥有巨大利益的市场会变成什么模样,也没见过人心会因此堕落到什么地步,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怀念我的。”
然而,真就是真,假始终是假,假与真是对立面,不是互补面。对真实的敬畏,是每个人良心深处的一条底线,有这条线在,赝品再多,也压不倒真品。正如城隍庙里的那副对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真,是人心中存在的那一点正义感,也许会衰弱,也许会蛰伏,可这是正理儿,是堂堂正正的王道。只要真赝对决,最终一定是邪不胜正。这跟势力啊、手段啊什么的都没关系,此乃天命所归。”这是主人公许愿的选择,也是马先生的思考。
惊心动魄的是信念之争。世间必有些信念真挚,除却认定的其它一概不理,为了实现心中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许家三代,一个比一个轴,去伪存真的信念数他们最能坚持,也过得最为艰难。“人活在世上,总得坚持点特别蠢但你自己认为对的事。”
人性就是如此,经不得任何试探老朝奉与许愿争论时,非常激动地批评,“古董本是死物,放在土里度过千年,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国人根本不珍惜自己的东西。你看看长城,在中国人手里被毁得乱七八糟;你再看看圆明园里那些被抢走的东西,在大英博物馆里不是放得好好的?你再看看日本保存的那些中国古籍,连中国自己都没有了,都要从日本去抄。”
“与其为了一个爱国的虚名而让宝物蒙尘,不如让文物落入识货人的手中!不错,我是往日本运送了许多文物,但这些文物如今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而那些留在中国的呢?在战乱中被毁去多少,在‘文革’中又被毁去多少?你觉得我是在毁它们,还是在救它们?”
民国时期的日本教授木户有三,改革开放后的郑教授,也都是这种文物至上的认识,且信念坚如磐石,他们可以为此去做违背良心原则、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而从来不觉得错。木户有三认为中国的好东西就该去日本,才能得以珍藏;郑教授为了一片仅存的柴瓷而奋不顾身、投向大海。
然而,文物不仅仅是物件,它是中华文明结出来的累累果实,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载体,中国的文物要是毁完了、搬空了,我们中国人再回望历史,怕是要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件件宝贝单独运出去,离开产生它润养它的人们和土地,剥离掉赋予它灵魂的历史文化,没有懂它养它的活生生的人群,它们最终会沦落为陈旧的工艺品,在历史的尘埃里寂静叹息。
人性就是如此,经不得任何试探前段时间,阿富汗的国宝因为惧怕战火的损毁,而在中国各地博物馆进行轮流展览,然而无论它们在中国停留多久,终究还是要回去的,没有多少中国人了解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阿富汗的国宝与阿富汗的人民是相辅相成,相互需要的。文物需要完善的保管,但也需要社会和文化的温养。
所以,许一城试图凭一人之力阻挡孙殿英的部队盗掘东陵,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千方百计阻止日本人在大洋中捞取世间仅存的十件柴瓷,老祖宗的东西必须要留在中国。哪怕无法阻止日本人获得则天明堂的玉佛头,许一城也想尽办法进行伪装,减少将来玉佛头回归中国的阻力。
钱钟书先生说,有最好的良心与完全没有良心,效果是一样的。两种绝然对立又坚定不移的信念对撞,使得我们有时难以分清谁对谁错。“我之困境,皆因我自己而起。我的执念,既是果,也是因。”然而,我相信,无论结果如何,拥有这种深度信念的人,都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