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桂冠之作,乃至世界科幻文学的扛鼎之作,它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创意和过硬的故事情节在圈内收揽无数粉丝。
《三体》目前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文学领域,通过动漫市场和影视市场的发酵和多年来中国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三体》的阅读对象衍生至多个层次,包括商界大佬、科研人员、政客和演艺界明星等等,再通过他们中间知名人士的推崇,更是把《三体》的影响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圈内的贡献,《三体》带领中国科幻小说从边缘文学逐渐往主流文学的方向靠拢了,并由此延伸出了针对科幻小说的学术研究和派别,有些学校甚至还专门开设科幻写作的相关课程。
《三体》犹如辐射源一样,呈放射状潜移默化地影响国人的观念,它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个人创作方面的难点在哪?
《三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它的创作者刘慈欣。刘慈欣如它的作品一样在国内人尽皆知,很多人把他捧作科幻界的领军人物,尤其在年轻科幻迷的眼中他是教父般的存在,大家有什么前沿问题和哲学思考都喜欢请教他,他前一段时间甚至还担任联合国特邀人员,回答各个联合国成员提出的问题。
细谈大刘的创作历程,发现他是以研究者的态度创作科幻小说,而不是以作者的态度创作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对刘慈欣来说只是一个文字载体,他真正要传达的是宏观层面的严肃思考,而不仅仅把它当作娱乐性文学,就如刘慈欣自己所说,他是为了科幻而写科幻,而不是为了文学才写科幻,很显然,刘慈欣把科幻当做了表达自我思想的接口,把科幻当作科研项目一样来展现他对未来的猜想,他很好地把警示性与娱乐性结合到了一起,正因如此大家读起来才觉得三体如此地真实和共鸣,可以说刘慈欣的写作属于半文学半研究类的性质。关于这点刘慈欣自己也在访谈集里面总结过,他把自己的写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即纯科幻阶段—人和社会关系阶段—社会实验阶段,每一阶段皆代表刘慈欣对创作主旨的研究与反思。刘慈欣的写作精神是罕见的,他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充满使命感,可能早期连刘慈欣自己都没注意到,但在往后的创作生涯中,科幻小说逐渐融进刘慈欣的人生,成为他探索现实世界以外的聚集地,这种写作思路无形中对中国科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慈欣的写作有股科研劲,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三体里面那么多漏洞,难道也算科研劲的表现吗?值得注意的是,刘慈欣的科研劲侧重在小说的创作目的方面,而不是小说的科幻设定方面。对于科幻小说中存在漏洞这个现象刘慈欣也同样说过,科幻的作用是在科学那冷酷的方程式中释放出美感,竭力让普通人窥探出她的一丝容貌,犹如给普通人搭上一座通往科学之岛的桥梁一样,所以科幻做到论文般的写作是不现实的,有漏洞是无可厚非的,如果非要要求没有漏洞比写论文都难,因为论文也有漏洞。
刘慈欣从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创作经验,他的小说作品反应了他在不同年代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等多个方面的思考转化,他的作品是他对人生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科幻世界观的辛苦钻研与突破,可以说刘慈欣的小说作品属于他个人的思想选集,只不过是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目前很多科幻爱好者盲目地以为用宏大的视角描写、扭曲常规事件的想象以及虚有其表的概念轰炸就能超过《三体》,恕我说一句实话,那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写出一部三体体量的作品,充其量也只能算依葫芦画瓢,模仿三体的文学外壳罢了,小说深厚的精神内核与独特的世界观是难以复制的,《三体》是刘慈欣多年以来厚积薄发的文学成果和思想结晶。
市场大环境方面的难点在哪?
在2010年左右,国内就有相关学者和机构开始着重研究中西方著名的科幻作品了,科幻小说的学术地位在这个时期显著提升,还由此引发了三次研究热潮。可不管他们花费多么大的精力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探讨上,还需要实践家去履行这个责任,而刘慈欣就是在这个特殊环境下诞生的灵魂人物,国内科幻体系就是在以刘慈欣为首的众多科幻作家的并驾齐驱下建立起来的。
在《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中国科幻跳出圈内首次进入大众的视野,被国家所重视,相应的小说、电影、动漫、游戏以及周边产品应运而生,尤其在2019年,由郭帆导演拍摄的《流浪地球》直接让中国科幻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科幻市场看似繁荣起来了,但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质变还未显形。如果把科幻小说比做产品本身的话,科幻产业就属于销售机制,科幻作家属于各类生产方,中国科幻小说的销售机制与产品兼容不良,导致生产方的生产质量跟不上。主要原因在于销售机制不完善,各类厂家把科幻小说当做主流文学作品一样进行生产销售,他们认为科幻是文学领域的新兴产业,都想借此抢占市场先机从其中分一杯羹,于是导致生产的时候过于急切,未能真正理解科幻作品的精髓就提前建立起生产制度,所以拍出来的产品质量低劣,并且还带有其他产品的味道。等产品市场反哺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中的生产者自然受其影响,写出来的作品质量也不高,如此循环往复就很难出现优秀的科幻作品,这也是前面说的科幻爱好者跟不上刘慈欣作品脚步的原因之一,前段日子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海涯,他的作品遭到众多科幻爱好者的诟病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然科幻作家和科幻产业不妨有优秀的群体,可他们在整个科幻市场生产者的比重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整体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综上所述,三体系列的影响力以及刘慈欣个人的成就是国内科幻小说难以复制的文学奇观,出现下个刘慈欣和下个《三体》也是希望渺茫的,但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出现了,因为国内热爱科幻的读者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相关行业的体系也在逐步建设中,这需要我们一个漫长的坚持和孵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