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莲友问1:
最近修学有些疑惑,想向师兄请教。
一、师兄们上传的法义文章,都是净土一脉,主旨都是本愿称名,平生业成。为何有的看了欢喜,有些看了烦恼?好像念佛并不那么简单。
二,为何群里师兄相互分享念佛心得都会法喜充满,而我没有。我念佛好像只是心里想念,是一种习惯,并不要求生活因此有什么大的变化,一切顺其自然。可是师兄们好像都有很多收获,听了他们的分享,我心里反而很乱,是我念的不对吗?总觉得把六根堵住,不与外缘相交,反而读的欢喜。
不知我的问题在哪儿?还请师兄对症治疗。
回复1:
第一,您说的看到净土法义,有的看到欢喜,有的看到烦恼,所欢喜与所烦恼的法义是哪一类?
第二,感觉念佛并不那么简单,是看到什么法义引发这个感觉?
第三,师兄们分享念佛心得会有法喜,你没有,具体什么法喜?如何看这个法喜?真在的法喜在哪里?
第四,您念佛只是心里想念,是一种习惯,并不求生活因此有什么改变,一切顺其自然。
第五,师兄们很多念佛收获,你没有那么多的收获,听了分享心里反而很乱,反观自己,蒙生了以为自己念佛不对?哪一方面出现问题?
第六,喜欢把六根堵住,不受外缘干扰,念佛才欢喜。
总共这六个问题师兄对吗?你一个一个的具体回答,帮你找原因。
甲——莲友回复
比较喜欢看善导大师,印光大师和慧净上人的文字,还有就是净空法师讲解的四十八愿,文字不华丽,但言简意丰,总有会心之感。不喜欢看比如师父偏心,总想背包走人,该怎么办、助念功德大吗、以及念佛感应之类的文章。
第二,虽然曾经亲眼目睹弥陀和地藏菩萨示现,可是看到念佛有瑞相,有感应的文字还是不喜欢。
好像解释不了师兄的问题了,我觉得看书看的手舞足蹈,心生欢喜的时候,很受用,念佛也念的欢喜。
因为书中所写的就是我这个羸劣凡夫,能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很欢喜。现在觉得自己就是羸劣凡夫,很欢喜。善导大师所言已毫不疑惑。
回复2
首先确定一点,学习的原则,以善导大师净土教为宗,为本,为指南,为圣言量。善导大师为阿弥陀佛再来,开创净土宗宗祖,净土宗教理是楷定古今诸师的唯一标准,是阿弥陀佛亲自指授的,心里要树起这个心念,意识,这个很关键。
依止不清,甚至模糊,就会产生法义上的、方向上的万差。
这是源,这是本!
甲——莲友回复
本立道生。
可是为什么都是对善导思想的解释,为何有些就不喜欢呢? 反正看的越多越混乱,不如看一本书来得欢喜。觉得真正明了佛意好难啊,再加上所知障,那您说我现在看什么书比较合适呢?
回复3
再说流,有源有流,这个流就是传承,如如依止善导大师传承,也就是传承善导大师楷定古今的金标准,依止这个传承,才能保证修学的清净不杂,才会心里排斥杂扰。
不管源还是流,都是一,源洁流清。这一点必须清楚。净空法师讲解可能对你影响很深,我曾经都听过,早已跳出来,归依依止善导大师,这里面的是非曲直,真的明了善导大师的教义,自然明了,不多说说明。
可是为什么都是对善导思想的解释,为何有些就不喜欢呢?具体道来,指哪一方面不欢喜。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甲——莲友回复
比如说众生都是羸劣凡夫,非称名难以成就的我就欢喜,涉及其他的,或是人心方方面面的就没有耐心看,接受不了快餐文化,有关这方面详解的书有哪些呢?不知道哪一本适合我看,觉得那些跟我没有关系。
回复4
比如说众生都是羸劣凡夫,非称名难以成就的我就欢喜——这是源本,宗旨,才是所要抓住的东西。
涉及其他的,或是人心方方面面的就没有耐心看——这是大千万机、万相中的某一机相,是对机说法,是善巧方便,不碍源本!
犹如坐高铁,源本是到达目的地,乘坐的人机心不一,做法感觉各异,但都无碍达到目的的!
大千万机相,是针对的一人一心一事,你喜欢借鉴,不妨浏览一下,不喜欢就不去看,不要为他人一机一相一事一文所扰。犹如你在大街走路,遇到人争吵,你不想劝说,走过去也就完了,何必为他人争吵烦心呢?
比如你的心结问我,我给师兄答复,如果发到群里,有的欢喜,有的不欢喜,甚至烦恼,感觉各异,对不对?与心契应者喜,不契应者不喜,乃至烦恼与心不契应故也,这都是一机一相的事,抓主流,抓主干,犹如看病,病人说了很多症状,会看的医生,抓主症,一症定乾坤!这就需要慧眼慧心!
甲——莲友回复
是。
师兄太慈悲了,药到病除,现在已经心开意解,不再自寻烦恼了。
师兄,我想看书,烦请您给我推荐一本,好吗?
之前那些文章是群里推送的,无意点开,却发现有些不契机,但一入眼根,就生烦恼。
回复5
再一个角度立场不同。
有站在一楼看风景的,有站在二三乃是二十楼看风景的,有站在山顶看风景的,站在三楼的人,听站在一二楼看风景的感觉吗?站在二十楼,乃至山顶的人亦复如是。
念佛真正的法喜,感应在哪里?在阿弥陀佛“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愿上,在善导大师所释的“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的本愿上。得此法喜,得此感应,才是最根本的法喜感应?其他的法喜感应,都是从这个法喜大树,感应大树,发出来枝枝叶叶的喜应。
真懂教理的人,也就是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今生的身命乃至一切,通通交给阿弥陀佛,任运阿弥陀佛,什么也不求,好坏顺逆,全不入心,更不计较,任运弥陀!再说即使不求世间万事,只要念佛不求自得!很多事相,看似不顺,看似有逆,正是调化你心之所需,逆缘增上嘛,只是凡夫蒙昧不知而已。
念佛的原则,就是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解释,就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一声。总之一辈子专念弥陀名号,也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这才是大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念佛本无样,以无样为样,随各自念佛喜欢的样为样,这就是法然上人的妙解。师兄您喜欢堵住六根清净念佛属于一机一喜法,就这样就好。
应知,再怎么都摄六根,凡夫本是烦恼体,也是散心念佛,犹如善导大师所言:“纵发清心,犹如画水”,转眼即逝。安住名号,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就好。再如昙鸾大师所言:“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这即是凡夫不断烦恼成菩提的根本所在,也是真实的法喜所在,如是烦恼中念佛,当下即得涅槃分,当来即得涅槃全分,何乐如之。
所谓“不断烦恼得涅槃分”,不是不断,是不靠凡夫自力断烦恼,是靠佛力超断,名号独运力超断,管他烦恼不烦恼,管他烦恼多少有无,只管念佛即是,一起尽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独运中,尽在阿弥陀佛佛力不虚作住持中。
甲——莲友回复
师兄一席话,句句是精髓,感恩师兄!无阿弥陀佛!
师兄说法恳切,真诚,简约,总能直达内心。
总给师兄添麻烦,唯有精进念佛,否则无以为报。
“今生的身命乃至一切,通通交给阿弥陀佛,任运阿弥陀佛,什么也不求,好坏顺逆,全不入心,更不计较,任运弥陀!”
最爱这段!
自力依然有障碍,佛力才真正无碍。
弥陀的慈悲正在无条件的救度。
回复6
南无阿弥陀佛!但愿能化解师兄心中的结!
同心同愿同行同归西。
抛弃心中的一切疑、一切问,只管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如是称念即得往生!
从凡夫这边,心中会有种种的疑与问。
从佛那一边,只问称名,不问凡夫的疑与问及诸余。
所以愚婆愚公,是真老实念佛人。
好比乘坐飞机,坐上了,飞机不问乘坐人的种种疑问,直把乘坐者运载到目的地!
通宗通教的人,教理都通达了,知道唯有念佛才能解脱,他的心才会安住名号老实念佛。
愚公愚婆,没有文化,闻一是一,教一是一,不生疑问,教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不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外的其他佛,这类人属于老实念佛。
介于两者中间的人,都是不老实的人,就需要明理来说服自心,理明了,疑解了,信才生起来,才会趣向老实念佛,不过疑问较多,需要时时破解,才能返本归真。我们都是这一类机人。
甲——莲友回复
感恩师兄不吝赐教,我才得以不耻下问。同心同愿同行同归西!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师兄,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怎样才能直入教理,坚定念佛?
您讲的,我大致明白,还需在不断精进的念佛中去进一步实践和体会。
回复7
建议读《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第十八愿讲话》《无条件救度》《净土宗概论》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