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的“逍遥游”——你能够实现吗?

庄子的“逍遥游”——你能够实现吗?

作者: 雨众天华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9:44 被阅读0次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他用奇思妙想为人们构筑了一个精神的自由境地,让人们有了一次自由的畅想。


        那么“逍遥游”到底是什么意思?庄子为什么会写出“逍遥游”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庄子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自幼家庭贫困,做过宋国的漆园吏,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根据年代得知,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而战国时期是继春秋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变革时期。此时周王朝的权威丧失殆尽,各个国家的诸侯纷纷割地称王称霸。春秋时期有大大小小诸侯国100多个,到了战国时期,经过激烈征战,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7个大国,和鲁、宋、越等小国。

              为了争夺土地,诸侯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动辄出兵十万数十万,一次战役短则几个月,长则可以旷日持久好几年。战争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许多灾难。在庄子生活的蒙县也不例外。在庄子15岁的时候他在蒙县一位姓章的老先生办的私塾里读书,每天放学的时候,庄子一路上看到很多荒芜的土地和破败的村庄,眼前的这些惨状让他非常怀念以前的美好时光。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在田里劳作,人群熙熙攘攘,累了大家就躺在大树下面休息,有说有笑多么惬意啊!而现在的景象已然不是当初的那个景象了,这让庄子非常难过,同时又产生了对学校所学东西的怀疑,觉得这与现实严重不符。

            在学校里,先生给他们讲那些自古以来出现的圣人,让他们学习圣人的高尚品德。培养他们的圣人品格,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辅佐君王。而圣人们都是提倡仁义礼智的,要求人们要有爱心,而且具备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品质。先生还说,只有学会了这些,才能成为一个士,也才有可能做官。

            可是现实中那些所谓的士确实是满腹经纶,但是他们一旦当了官,又有几个不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们为了利益帮助君王发动战争,对于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却是不管不问,这与当初在学校里学的仁义礼智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啊,他们这些所谓的士表面上仁义道德,但是背后却是赤裸裸的狼子野心。

            就是在战国时期这种大环境下,衍生了很多学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为了推销自己的学说,纷纷周游列国,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所以当时有学问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学说能被君王认可,那么自己不但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能获得高官厚禄。然而庄子是个例外,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名利去服务君王,而是在家里著书,以卖草鞋为生。庄子为什么不跟其他人一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那是因为庄子看透了现实中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看破了人世间的种种利害冲突,所以庄子不想沦落成跟他们一样,为了名利可以无视道德法律,也不想成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更不想通过任何途径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宁可生活过的贫困,他也不想为了名利出卖自己的灵魂而失去自我,可是现实的社会已经无法改变了,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庄子只能改变自己了。

          经历了上述的现实情况,庄子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于是《逍遥游》孕育出来了。

      庄子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的“逍遥游”必须无所依赖。要想达到真正的无所依赖,就要按照自然的本性行事,乘着六气的变化,进入无穷的境界。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按照庄子的思想,“逍遥游”=无待(指精神完全没有依赖,不受束缚的绝对自由的状态)。
    “无所依赖”

        无己、无功、无名是什么意思呢?

        1.无己:就是去掉主观的自我,恢复自然的本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无我,忘掉一切外在事物,忘掉自己的形骸,不受物欲的驱使。

          庄子认为,人们的之间的一切冲突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己”,就会追求自我的利益和名声,从而就会引来祸患和烦恼。因此忘却自我,是摆脱人生困苦的根本途径。


        2.无功:就是不要去人为的建功立业。

          庄子认为历史上没有好下场的人大多是那些建功立业的人。要建功立业,就要与人争斗,就要斗智斗勇。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伤害了别人,要么被别人伤害。被人所伤自然是悲剧,或遭受许多痛苦,或丢掉性命;而伤害了别人的人也不好过,因为胜利者的强大都是暂时的,还要面对暂时还不强大的对立一方的威胁,这就是所谓树大招风的道理。胜利者们往往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如果一个人不去建功立业就不会陷于这种尔虞我诈的争斗之中,过一种自在安宁的生活。建功立业的实质无非就是追逐名利,而追逐名利必然引火烧身。


        3.无名:就是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同样对人生是有害的。

          庄子还举了例子:关龙逢因忠进谏被夏桀所杀,比干也因此而被商纣王挖心。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害自己丢了性命,是为“忠臣”这个名称所累。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能改变国君,也不能改变国家,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已。商朝末年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是为名所累。周朝的粮食与商朝的粮食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吗?粮食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

    “专注”

          如果一个人达到了“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进入了独立与自由的状态了,也就是“逍遥游”。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那么如果我们把庄子的这种思想结合现实生活,我们个人可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吗?就拿我本人来说吧,喜欢读历史书籍,特别是那些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像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嬴政,推翻暴秦打败项羽建立大汗的刘邦,还有最近在读的和尚出身驱除元兵建立大明的朱重八等等,这些人我打心眼里佩服,因为他们做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脑子里的意识在指引我去读历史书籍,因为我喜欢历史,所以才会去读历史。这就说明一个人不可能无视自己的意识,就像“我是谁,我在哪?”,有了意识自然会产生想法,那么欲望也就随之而来。我很喜欢打篮球所以我会花钱去买球鞋,为了买到更好的球鞋我就必须努力赚钱,欲望会随着你的想法不断增加。但是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有时候不开心或者烦恼都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就像庄子说的,“不能被物欲驱使”,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提炼,外在的物质只会吞噬我们的内心,简单一点我们会更快乐。

          所以庄子提的“无己”我很难做到,而“无功”和“无名”,这两个我觉得跟“无己”一样,都是与人的意识有关系,由意识产生欲望,每个人都有梦想和抱负,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个人,谁不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在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意外,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一帆风顺那还叫梦想吗?有胜利者就会有失败者,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黄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你终于成功了,功成名就成为了一个名人,你不可能不在意你的名声和地位,那是你多少努力换来的。庄子说的关龙逢因忠谏被杀比干被挖心,他们或许在意自己的名声,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臣子不去替自己的君王服务积极纳谏,那要他有何用呢,这难道不是你的本职工作吗?后来的文天祥也是至死不投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这是何等的气节啊,我觉得这些历史名人与其说在意自己的名声,不如说他们有自己的气节和风骨,令人钦佩。

    “单一”

        “无己”、“无功”和“无名”实际上指出了阻碍自由的绊脚石就是自己、功利和名誉。“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状态,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办得到,但是“逍遥游”也给了我们启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然会陷入狭隘和自私的牢笼,从而失去辨别真实的能力;不要以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不然会泯灭人性,丧失情感,甚至会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不要过分追求名誉,甚至把名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不然就会举步维艰,画地为牢。

          人该怎么活着?庄子说:“逍遥游”。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扶摇而上九万里。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都能实现“逍遥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的“逍遥游”——你能够实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g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