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安徽师范大学随笔散文美文集结地
这么厚一本时间,请再慢一点翻

这么厚一本时间,请再慢一点翻

作者: 七只小虎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20:29 被阅读4次

我像故事里的一枚书签,与岁月彻夜长谈,有幸一览这无数江山,相隔千年却宛如初见

站在舞台上的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清澈灵动带着春日的生命气息。

但是,他们却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去听这鸟鸣虫叫,去说这十里春风。

他们是无声合唱团,他们是14个来自广西凌云县特殊学校的听障儿童。

《经典咏流传》的现场,这群孩子们用14种不同的音高、1个相同的音节“啊”唱响了这个春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无声,人有情!

他们的音高或许不算精准,他们的配合或许不算完美无瑕。

但当第一声“啊”响起时,我却知道了“天籁”二字的含义。

那是源自灵魂深处最原始、最纯粹的呐喊和轻叹,那是春天里蕴藏的生命力的迸发。

亦如米般的苔花,当你拿起放大镜时,你会看见小小的她们也能像牡丹一样绚丽地绽放。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的诗韵。

当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时,我们依然能用诗唱响生命的赞歌,逆风展翅。

她叫白茹云,河北邢台一名地地道道的四十多岁农家妇女。

六年前,她患了淋巴癌,为了省下24块钱的路费。

她每天早晨5点起床,辗转换车5次,10点才能到医院。

她说,生病太耗钱了,丈夫要在家干活挣钱,她就一个人到医院治病。

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就这么把一本诗词鉴赏看完了。

而她与诗词的渊源竟也是因为苦难,当年只有8岁的弟弟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发作时就痛打自己的头。

作为长姐,她只能抓住他的手。

无奈之下她给弟弟唱歌背诗,弟弟竟安静了下来。

弟弟再哭再打头,她就再背。

如此反复,那段时间,她就这样记下了诗词。

看着她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淡定从容地答题,我想象不出她的生命中曾有过这般的磨难。

在董卿的讲述后,我才也知道化疗后的她;耳朵听不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含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与其说她吟诵的是郑板桥笔下顽强执着的竹子;倒不如说这就是她自己笑看风云的生命写照。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华的诗词歌赋从来就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属;它是让我们每个人面对眼前的苟且生活,也能品味出远方的诗情韵味。

当万籁俱静的夜晚来临,手捧一卷诗词也是一番恬静的心灵休憩。

1939年,因为喜欢一位女同学,他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了英文,发表了出来。

他写信给她,但不知道她已芳心有属。

五十年后,他终于收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回信,却已物是人非。

《朗读者》的现场,95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这般说起与诗词的缘分。

1935年,林徽因用一首《别丢掉》祭奠了与徐志摩曾经的“爱情”。

1939年,许渊冲先生却因这首诗开启了“翻译的人生”。

其后的人生,他用自己的笔让西方看到了中华诗词里无声的画面,听到了翰墨间文字的旋律。

 及至2014年,他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的“北极光”奖。

作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裔,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先生平常说话总爱以“我们中国人”开头。

在他那里,“我”就是“我们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传承。” 

他择文化一事,终其一生。

现今已九十六岁高龄的他,仍用他的笔耕不辍践行着华夏民族的天道酬勤。 

它是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的大克鼎。

几多辗转易手后,它到了苏州名门望族潘祖荫的手里。

潘达于,潘祖荫的孙媳。

她十八岁嫁入潘家,丈夫在婚后三个月后先她而去。

“你一定要好好看着这些宝贝”这一句潘家祖辈临终之托,她花了一辈子去信守。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柔弱如她一女子,抚幼养老。

六十年里,她当起了庞大家传收藏的瘦小守护人。

军政的哄骗,日军的搜刮;她经历着难以想象的磨难。

那年,日军的炮火将苏州的电厂炸毁;那晚的中秋夜尤其地黑暗。

已侥幸逃出城外的她却因心挂大克鼎,竟又悄悄地潜回到了家里。

借着漏到屋里的微弱月光,她一个人一锹一锹地挖开泥土,小心翼翼地藏好大鼎。

 1951年,战火终于停息。

这件她用生命保护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传世之宝,她却义无反顾地交给了上海博物馆。

同时,她又将家藏的四百多件青铜器悉数交上。

 “终于给她找了个好人家”,老人家的心愿简单地如此动人。

“潘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予褒扬,此状。”

简朴的潘老卧室里,这张小小的奖状,一挂就是五十年的光阴。

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鼎之等级,在德不在鼎;礼治天下,方能定鼎天下。

《国家宝藏》大克鼎的前世今生,这般以礼治国的华夏文明;这般尊礼守节的书香门第怎不让世人肃然起敬。

从经典咏流传到中国诗词大会,从朗读者到国家宝藏。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一次次热泪盈眶。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片曾遭受过屈辱的土地,这是个曾经受过灾难的民族。

历史的更迭变迁,时光的浮华冗杂,也曾使得传统的文化离我们愈来愈远。

它们被掩埋在故纸堆里;它们被陈列在博物馆里;它们被小心翼翼地藏进了洞窟里。

我们失望叹息,我们徘徊怀疑。

这又是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丽的锦绣山河孕育出了伟大的中国。

这又是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了中华的文明。

它宛如一座灯塔,点亮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它又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五千年梦的摇篮。

它流淌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你是居于高高的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大街小巷。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火相传,从来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

相关文章

  • 这么厚一本时间,请再慢一点翻

    我像故事里的一枚书签,与岁月彻夜长谈,有幸一览这无数江山,相隔千年却宛如初见 站在舞台上的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清...

  • 时间请慢一点,再慢一点

    日子飞快的过,好想它放慢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给我们多留一些。。。

  • 时间再慢一点

    慢慢 慢慢地 我们在时间的缝隙里老去 享受清晨的阳光 傍晚的些许宁静 看看高山和流水 还有阅读和音乐 忙得不可开交...

  • 时间是一本厚厚的书(求己室闲话,2017年12月10日)

    请再翻慢一点 那么厚一本时间 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享诗人般孤单 与岁月彻夜长谈 只有你有幸一...

  • 一眼千年

    代友狂生发之 请再翻慢一点, 那么厚一本时间。 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享诗人般孤单, 与岁月彻夜长谈, ...

  • 我真想

    我真想 让周末的时间 过得 慢一点 再慢一点 我真想 让襁褓中的婴儿 长得 快一点 再快一点 可时间 就这么公平 ...

  • 再慢一点

    再慢一点。 再慢一点。 再慢一点。 让时间飞一会。 让节奏慢一点。 今日,发现自己给自己买的三枚戒指,躺在那里。代...

  • 一眼千年

    《国家宝藏》第一季(3、4) 请再翻慢一点 那么厚一本时间 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享诗人般孤单 与岁月彻夜...

  • 只有你,有幸一览这无数江山——观《国家宝藏》

    “请再翻慢一点,那么厚一本时间。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享诗人般孤单,与岁月彻夜长谈,只有你有幸一览无数江山...

  • 一眼千年 国家宝藏纪录片主题曲

    请再翻慢一点 那么厚一本时间 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享诗人般孤单 与岁月彻夜长谈 只有你有幸一览无数江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么厚一本时间,请再慢一点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hp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