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美出差之前的两周内,给一个本科生的来访小组讲过一次课,在一个硕士毕业预答辩委员会做过评审老师。昨天在这座本科教育美国排名38位的大学参观了两个小时,晚上又和儿子同宿舍的室友一起边吃边聊。有些想法必须记录下来:
北美最美大学图书馆之一1、这所大学经常出现转学的,有的是真扛不住了,学习压力太大,这里混不到毕业。而相比之下,一篇硕士论文在十五天后就要面对答辩了,还不知所云,一许老师还在帮她想办法,我们的大学太“宽容”了,这样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会让中国教育和货币一样最终走向贬值。
教学楼里哪里都是学习的地方2、这所大学提供给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无处不在,从宿舍到地下室自习间,到无处不在的lounge,再到古典和现代的图书馆、教室,到处都是学习的地方。而学生们也真的在学习。儿子为了周末陪好我,上周疯狂地赶完了大量阅读,前天晚上1:30睡前赶完了一半paper,昨天早上起床后又从8:00开始赶完了另一半。昨天在哲学教室,儿子再次告诉我考试就是自己拿电脑写作文,虽然基本都能猜出题目,但没人提前备好,来了复制粘贴,因为这样的事只要一次,就直接开除。这里的学习是严肃的。也不用学习那些没有意义的所谓“课程”。学生们在为自己学习。并没有伟大的“情怀”指引,但,他们在“学习”。
古老的哲学教室3、儿子和我聊了暑期回4S店接着卖车的想法,这次可以挣到工资。下学年准备在学校里谋个工作。我说儿子你干什么我都支持。我说,大学期间需要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办法。后者需要在社会中来。昨天晚上和儿子室友聊了他的暑期安排,丰富多彩,符合大一学生的年龄。我辅导的那个本科生来访小组,对比一下,感觉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和成熟状态,都差距不小,他们有很多梦想,但不知道从何下手,讲了,似乎也没有听懂。
宿舍里的lounge4、老师和体制上的问题不便深聊,但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实际毁掉的是他们的人生和社会的公平。在那次答辩会上,那位导师说“我就差手把手了,可没想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说完尴尬地在笑。但我心里实在不解,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还要消耗国家资源去“培养”呢?
150年的老图书馆里学习的学生们昨天看到业内一位老大哥的公子接到若干美国顶级大学硕士录取的喜讯,我想同一个体制下,也是有不同的奔法儿的。美国也有可以在校园里抽大麻的大学,那也是一种混法儿。学习,离不开整体环境,也离不开个体动力,主因还是后者。事在人为,路在脚下。
校园雕塑儿子给我介绍了上面这座雕塑,那是一个困惑的人,他的手向上,但要什么,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很纠结。一辈子到底要什么,可以纠结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瞬间——就一切都过去了。
2019年3月24日
美国 波士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