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没有“差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许从我刚工作起,或许是从我许下当老师的愿望起,我的眼里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定是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更是以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去要求自己,而所谓的“挑剔”也仅在于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己至少是一位学习型的老师,不是为着学生,更不是为了成全自己作为老师的形象,而是遇见的成全!
文T,文H是一对双胞胎,据说是远近闻名的,因为调皮。开学第一天,笑点很低,话很多,不去批评他们,但是单独喊出来,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好的,问他们可以改吗?可以改,那就回位,相信一定可以改;有些目前有点难的,给个时间期限,一到时间,那就到了我发挥作用的时候,因为我要去跟踪落实。两个星期后,他们有了变化。
他们俩的数学计算很是问题,怎么办,没有批评,只有帮助,利用吃完饭到午休之间的时间段面批。开始让他们自己订正,每一题都是错的,然后让他们订完一题给我看,还是不行,最后行之有效的是写一步给我看一步。这个过程大概有一个月。后面的一个月慢慢开始错一题订一题,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一起订正了。现在,不管成绩怎么样,至少上课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还回答的相当好,除了给予他们掌声还有什么!
赵朋,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工作,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刚开学就发现这个孩子做事很让人放心,但学习态度时好时坏。最近学习走进图形世界,这孩子绘图能力很不错,高调的表扬:未来一定是位优秀的设计师!周末作业做的是前所未有的漂亮!
小勇,来自于省外,家长会上,他父亲憨厚的笑着说:我们不管他的!我知道家校合作是个美丽的梦。他的作业特点是,不留白,三两个字的答案还是要写的,我戏称为“虾写的”。后来,课堂上我每次巡堂到他那儿,必定会稍作停留,一开始是因为他不会,后面是给他一个理念把会做的做对了,又慢慢的故作可惜:要是你家庭作业也这样,多好啊!慢慢的,他的家庭作业做对一题了,后面又是两题了,慢慢多了起来,当然,我从不吝啬表扬,从来都是在班里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目的的表扬,其实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希望他能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的!
【这些所谓的变化,来自于我的理念,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所以要求是不一样的。更基于另一个思考,那便是:学习目的的思考!我们不能把狭隘的去思考学习,学习是对生命的滋养,那么即便是我的数学课,我也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课堂无条件的接纳过你,有那么一个老师不因你学习的好坏而无条件的赏识,善于找到你身上的闪光点,这是一种力量,教育的力量,向上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