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头百姓,我朴素地接受“人民创造历史”观,而抵制“英雄史观”,然而一直以来,我并不能理直气壮、明晰透彻地说服自己,前者真对,后者真错。每当我从周围的“人民群众”身上感触到浅薄、短视、盲从时,对“人民创造历史”观,就会陷入到“心强迫口服而心自己不服”的泥潭沼泽中,痛苦地挣扎而不能自拔。我能用以论证“人民创造历史”观正确性的论点,最强有力的不外乎两个:一是英雄本是人民的一员;二是英雄再伟大,其力量毕竟有限,历史的巨大车轮还是需要汇聚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推动。但深入剖析,我又不得不痛苦地面对这两点露出的破绽:“英雄史观”与“人民创造历史”观本就是对立的观点,持“英雄史观”的人不会认同“英雄本是人民的一员”之说,即使他们能勉强承认“英雄出自人民”,他们也不会因此接受“人民创造历史”观,因为英雄出自人民并不能说明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第一条显然只能找到情感的立足点,不能站稳理智的脚跟。第二条貌似有理,但其内含着“人民工具”论,即人民只是英雄创造历史的工具,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仍然是英雄。
在情感上,我抗拒“英雄史观”,在理智上,我又不能彻底否认“英雄史观”,情感和理智两只巨手,将我的心扭拧成了死结,将心之眼遮蔽住,使其陷入了不辨方向的迷茫中。
今天读吴祖光的《万里长城断想》,其中一段文字,让我猛然有了顿悟之感。文章写道:“一个女人(孟姜女)又怎能把长城哭倒?但是孟姜女的眼泪却是万民仇恨的凝聚,纵不能哭倒长城,却足以推倒暴君;使这个冀求长生不老,万世一系,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的秦始皇帝在人民的愤怒之下,竟不及二世而亡,有如镜花水月,灰飞烟灭。”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但历史上不是真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发生过,这个故事是民间历经千年、口口相传而渐臻完善的传说,它反映了广大的劳苦百姓,对封建统治者残暴剥削的愤怒和反抗。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思想的汇聚凝结,又反过来一代代地影响教育着广大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蕴藏起反抗残暴统治的巨大力量。
单个的普通的人民群众,其思想也许是浅薄的、短视的而盲从的,但仍会有一些细小、不易察觉的深邃思想在其心中,千百万这样的细微不显的深邃思想会凝聚成显著而伟大的思想,从而形成巨大的思想力量,引领人民创造历史。伟大的思想凝聚于千千万万人民的细微思想,又反过来教育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指导他们行动,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又生成新的千千万万个细微思想,再汇聚凝结⋯⋯,反复而螺旋地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凝聚人民思想,传播凝聚成的伟大思想,有没有明确而彰显的个人并不是关键,有,此人就是英雄,但他只是人民创生出来的英雄,英雄只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代表人物,不是历史创造者本身。人民唯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