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志异(1)东岳夜话

作者: 道行天下徐文新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14:28 被阅读331次
    闻心志异(1)东岳夜话

                        东岳夜话

    初夏,

    继道与舞带领秘训营的学员,来到了东岳泰山。

    时至傍晚,两位老师与众学员到一餐厅就餐,此时舞已辟谷十二天,初始辟谷的七天身体只能接受三五杯纯椰粉或纯蜂蜜,后五天只喝纯白开水,世间的食物对此时的舞来说,是极不舒服的,只能接受最纯净的天地灵气的能量,所以只是在餐厅陪伴着大家。

    大家各自点了自已喜欢的饭菜安坐而食。

    舞去二楼接了一杯热水后,坐在了继道身边。

    舞: 继道老师,神州大地有几个地府入口?

    继道看了舞一眼,心中明白可能发生了什么,说道:我们今天来的泰山这地方,是东岳大帝办公的所在,就是地府其中的一处。

    舞: 怪不得呢,刚才我去接水,听到一个女子喊救命,凝神一看,是两个鬼卒在给一个女人用刑,把她背上的皮剥下来,然后用狼牙棒似的刑杖击打无皮的后背,我不想理这些,就回来了。现在她还在喊救命呢。

    舞的性子清冷,不爱管闲事。

    继道: 只要是在我们境界中显现的,就与我们有关。既然是遇上了,还是看看怎么回事再说,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舞白了一眼:就你多事,就你热心。若真是地府所在,管了一件,过来一片怎么办?累死你?还要不要爬山了?!

    继道讪讪一笑,求情道: 遇上了真要不管,你能安心?我知道你也只是发两句牢骚,从前哪次遇上事你不是尽心去做,为事忘身,为人舍已?

    舞无奈的看了继道一眼,又凝神去观。片刻之后,回神叙述道:

      我去以后,判官很客气,迎过来施礼后问道:尊者为什么来到这里?

    我回礼问道:这女子犯了什么罪,要受这样的酷刑?

    判官答:尊者还是直接问她自己吧。

    我就走过去问那女子,犯了什么罪在此受这样的刑罚?

    她说:小女子是嘉靖年间徽州人士,只因在生时诅咒婆婆,才受此惩罚,请菩萨救我。

    我问她:你为什么诅咒婆婆?

    她答:小女子命苦,遵父母之命嫁入夫家,婚后不几年,丈夫生病而亡,因夫家只此一子,婆婆没有其他依靠,不肯放我离开,用我伺候她终老。伺候婆婆本也是份内之事,可是婆婆心怀怨恨,怪我克夫无子,对我非打即骂,为媳妇的只能忍气吞声,毎天以泪洗面。被婆婆打骂后,心中愤怒委屈,不由在心里也咒骂她,想让她快死。

    我说:就这么点事,就受这样的罪,真是过份了!

    那女子吃惊的问道:我诅咒婆婆,难道不是大罪吗?我知罪了,请菩萨救我。

    我笑道:时过境迁,这样的事,在现在我所在的这个时代根本不算什么。

    那女子说:难道诅咒婆婆不该受罚吗?

    我说:你那些话也算不得什么诅咒,你只是说出了自已心中的悲愤和冤屈,还有自己渴望自由快乐的心愿而已。时代不同,标准就会不同。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和标志,或者说是价值观。一时是一时,不可一概而论。好了,起来吧,在今天看来,为这点事不用受这么重的惩罚。

    那女子从伏身受刑的条凳上爬了起来,伏在地上行礼叩谢。起身时,胸前衣服被撕破,两乳裸露胸前。我对她说:快整理一下你的衣服。

    她哭道:一会还要受割乳之刑。

    我问她:为啥?

    她说:我夫君去世后,小女子弧苦无依,心中也觉得孤单寂寞,有时会在心里渴求男女之事。村中有无赖之徒看我年轻貌美,无依无势,一次趁无人之际强抚我乳,当时虽觉羞辱,但是心里也因有欲望,并没有全力反抗,因此要受此割乳之刑以消罪业。

    我问她:还有发生其它吗?

    她说:再无其它。

    我说:这事罪不在你,是别人用强,再说有欲望是人之本性,并无其它也不当受此惩罚。再说这种事情在现今这个时代,也实在不算什么。好了,快穿上衣服,我送你走吧,别在这受罪了――你有什么打算?

    为方便她理解现在的时代,与她说这些话的同时,边传递现代世界的信息影像给她观看,让她了解现代世界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爱情观,价值观等等。女子看了大为羡慕感叹。

    女子含泪道:听菩萨所说,现在您所在的世道如此自由,小女子很是羡慕。很想再入世为人,体会一下现今女人所享的幸福。不知可否让菩萨身边的这位尊者念咒送我一程?

    舞觉得不解,问:我送你不好?为何非让继道老师送你?

    女子含羞道:这位尊者修行很好。

    舞明白女子凡心已动,身为女人也很是理解。无奈,只得出定,告诉继道说:她想让你念咒送送她。

    继道应允。

    舞来到女子身边,看到她已获自由。看着女子喜形于色的样子,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大对劲。

    于是问判官:劳烦判官,可不可以查看一下这女子来世的命数?

    判官应允,查了一下,说:此女子来世婚姻亦是夫君短寿,青春守寡。

    舞问判官:这是为何?

    判官又查阅一下案簿,道:尊者还是亲自问她自已吧。

    舞问女子:你前世做了什么,让你经历这样的婚姻,要两世守寡?

    女子想了一想,答道:我在诅咒婆婆这一世之前的那一世,十四岁被父母卖为人妻,自已年幼体弱,嫁的夫君身高体壮,非常胖大。床笫之时痛苦难当,身心惧疲,度日如年。心中起了念想,盼他早死,我好脱离如此煎熬。结果时日不长,我夫上山采石,失足坠落山崖横死,我由此不再受罪。却从此对婚后事心生惊惧,不敢贪恋,才有后世多生寡居,请菩萨慈悲,解我困厄。

    舞低眉叹息道:没想到一个执念,竟会让你三世守寡。世事变迁,已今非昔比。昔时女子无力,不能独立于世,要仗他人之力才能生存,自己的生活自己不能做主,受制于人,才有那些不幸。今时男女平等,女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喜好,再无强娶豪夺之事,现在人的婚姻和生活是自己可以选择和决定的。你现在对婚后事还恐惧吗?

    女子涕泪交流,叩头感谢:如此甚好,不再忧惧。愿再入世体验真正做人的滋味。谢菩萨慈悲。

    说罢飘然而去。

    舞看那女子去了,松了一口气。回想女子所受的酷刑,又心生愤怒。回头对判官说:你们每天就做这些破事吗?就为这么一点小事,竟让人受刑数百年?!

    判官急忙施礼回道:并非如此。请尊者看看对她施刑的是谁?

    舞回头一看,刚才施刑的两个鬼卒竟然只是两个木头人,手执刑杖立在那里,无言无动!

    判官又说:请尊者再看看她受刑之台是什么?

    舞转身望去,刚才那女子受刑的台凳处竟是一处荷花池,一池碧荷亭亭玉立,水波微微荡漾,甚是美丽。

    判官说道:尊者此时应当早已明了,小神并未判她,亦无鬼卒刑她。判她与罚她的,是她自已心中的不安与愧疚,与小神实无半点干系。是她自己不放过自己,审判她的是她心中对自己的评判,刑罚她的,是她内心对自已的惩罚。

    判官继续道:非但如此,当那女子不再恐惧男女之事,心中重生对尘世夫妻生活的渴望,再世为人时,夫君短寿的命运亦已化解,她可以安享举案齐眉的人生了。尊者功德无量。

    继道听完,感叹良多:所谓的业障,是人们不肯放过对自己或他人的评判,和由评判而生的怨恨、愤怒、恐惧等感受,以及种种限制性的信念。这些感受和信念产生后会长久跟随,若非化解,累世不散。这些评判,由人们深信不疑的信念规条而生。符合信念的,人们会以为是对的,是值得推崇的;不符合规条的,人们会以为是错的,就是要受惩罚的。岂不知,信念规条会依时光推移而发生转变,而人们却无意识的以为价值规条长久不变,被这些无形的绳索所束缚,惩罚自己和别人,无明受苦,造出自己害别人或者别人害自己的种种幻像,不得解脱。实则只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情境,让自己在里面悲欢喜乐而已,实在与他人无关。

    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不快的事情,常常时过境迁很久,却依然反复在心中回忆,评判,让自己无数次重新进入到过去,不断的审判自己或对方,用痛苦来惩罚自己,制造出很多情境来自我惩罚,或者惩罚别人想要讨回公道,让自已无法解脱,也让周围的人无法解脱。而不知道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它已经结束了!却一味的沉溺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不能自拔!

    这让我想起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导: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舞默然陷入沉思,久久不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吹笛的小牧童:可惜,自己至今仍然连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常拂拭的修为落实都举步维艰。当自勉!
      • 2bfced1ff6da:读《东岳夜话上、下》有感:我看到的故事(同一个故事不同人看到的东西不同)讲了:清朝的一女子,在地狱因生前诅咒婆婆,丈夫死后有作为人的性欲望,受酷刑,求两位神相救的故事。故事讲出女子所受酷刑完全是自己的信念、标准、道德观、看事的角度所创造。进一步是说:自己给自己施刑,根据她的标准还是酷刑。
        作者高明之处就是用了一个清朝女子的故事,因为清朝和现代好多观念,标准早就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许多道理不攻自破了。比如婆媳相处模式,对待人的基本欲望,现在的观念更开放,更人性化。可能这也是人类代代进化结果
        但是故事让我陷入深思,人到底该怎样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别人的标准、对人事物喜恶的标准、有这些条条框框确立了所谓的“自我”,我于周围是不同的,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这套标准明为保护“我”实则也是画地为牢,限制了“我”,让“我”在这个框里悲欢离合,恩怨纠葛,自己难受自己知道。甚至有可能真如老师说的:太执着了,会成为我们轮回的业
        有人可能会说人活着没有这些那不乱套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标准、信念,这些标准信念只适合当代的人“用”。它们不是不变的,不是真理。我斗胆猜度一下老师的用意是不是:这些只做作为人的“用”,用完就放掉,不执着,仅此而已。
        当然,这些信念标准有的来自个人经验,有的来自父母家族,更有的来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要想自如的“用”,估计得先看到意识到它,才能超越它。我也不过是在理解层面瞎嘚啵罢了

      本文标题:闻心志异(1)东岳夜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r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