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田闲 | 来源:发表于2017-09-16 10:58 被阅读38次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苏轼,何等旷达!是什么让他连连呼哀?是他的发妻王弗溘然长逝。

    “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十六岁,她与苏轼默默相恋,苦于向父母说明,愁眉难舒……及至唤鱼池前“天作之合,韵成双璧”,她成了苏轼的结发妻子。

    初,苏轼并不知她知书,只是读书的时候,王弗总是静静地伴在身旁,终日不去。一次,苏轼背书,背着背着居然忘了下一句,她抿嘴一笑,轻轻提醒。苏轼这才如梦初醒,指着满屋子的书逐一追问,欣赏她的聪慧颖悟,惊叹她的沉静自持!

    后,王弗随君游宦凤翔,她深知丈夫性格爽直,特别留意他在外面的行事,每天回来都要仔细的询问,唯恐丈夫有所失误。她说:“你离开父亲远了,凡事没有人指点,不可不慎重。”

    宋代,理学盛行,女子受到极大的约束,苏轼绝没有义务告诉妻子他在外的一切,子瞻是何等自然真率,依他的个性,若不是心甘情愿,就是皇帝老儿又能奈他何?弗不仅是他的爱妻,更是他灵魂的伴侣啊!子瞻略无外饰,虽深得朋友的喜爱,也在外面吃了不少亏。他与“敏而静”的王弗性格互补,久而久之,对妻子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每当有人来拜访苏轼,王弗就站在屏风后面听他们的谈话,过后加以分析判断,帮苏轼明辨人情是非。她的观察和分析,事后往往得到证实。子瞻无拘无束,却欣于弗幕后听言,与爱妻如同一体。

    苏轼自小迷恋道人炼丹之事。在凤翔,一场大雪过后,苏轼发现有个地方坟起几寸,怀疑是古人藏丹药的地方,想要挖出来。王弗对他说:“如果母亲还在,一定不会挖掘的。”苏轼羞愧地打消了这个念头,多年以后仍铭记于心。王弗与苏轼的关系是平等的,对丈夫的不当之处劝诫针砭,不仅与苏轼两心相属,还赢得了丈夫的敬重。

    治平二年,王弗二十七岁,这个为他愁眉不展的女子,这个同他琴瑟和鸣十一年的伴侣,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爱妻,走了。

    至于王弗逝世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过于悲痛,苏轼没有交代,作为后人的我们也无从得知。是的,王弗,走了。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有识,在古代,以有识来评价一个女子,这不能不算盛誉,苏轼以有识来评价他的夫人,这是对弗的认可和尊重,所谓相敬如宾也不过如此。

    王弗去世后,苏轼的父亲,苏洵,让儿子日后把她葬在母亲的墓旁。恭谨肃恬的她不仅得到丈夫的尊重,也得到了苏家长辈的认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十年光景,子瞻也已续取了王闺之,朝云也入了苏家,可是,他对弗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如今,他双鬓已白,那个对他劝诫针砭人儿却在哪呢?他不止一次梦到亡妻,阴阳两隔已是莫大的悲哀,无奈,王弗的孤坟还远在千里之外。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又是一年春天,春天,在苏轼的眼中没有生机,阴冷无比。或许,或许这天是正月二十,是他和王弗定情之日……

    唱曲的人哪,请不要唱完最后一拍,以便那历经沧桑的痴情郎能昏昏睡去,等着那位十六岁的愁眉少女入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yy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