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爷爷奶奶日常喜欢看河南卫视,因为这个电视台会播放一些臭长的古装电视剧,诸如《隋唐英雄传》《梦回唐朝》。两个人追剧追得不亦乐乎,甚至能忍受超长待机的电视购物广告,包括但不限于卖茅台酒、空气炸锅、贴眼睛的膏药贴。
但看着看着就不对劲了,在免费送空气炸锅的诱惑下,我奶奶有天忍不住了,让我帮她打电话问还有送的不。不仅如此,我奶奶还分为担忧地表示:“再不搞快点人家就领完了。”
我:???
不过我此前看过一篇报道,讲电视购物之所以能生存下去,是因为电视台拿货量大,可以以超低价入手,卖出的时候也是小批量地出手,因而能赚到一笔不菲的差价。
再加上我学校隔壁就是SMG东方购物电视台,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怀疑电视购物的合理性。
但我的常识又告诉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送怎么可能呢?
于是我掏出手机,百度了一下,发现免费送其实是一个骗局,他们会让你到付超高的邮费,如果你查收了快递,东西出了问题,也完全找不到售后,甚至你拿到手的,就是有瑕疵的东西。
了解了这些,我愤愤不平地跟我奶奶说:“这些都是骗人的!”
但她并不死心,等我爸爸妈妈回家后,还念叨着自己未能免费拿到的空气炸锅……
2
我爷爷通过看电视购物,种草了贴眼睛的膏药。广告上吹嘘得天花乱坠,让眼睛有点小问题的他十分心动。于是他询问我:“买这个管用不?”
这我哪知道呀?!
但是我广泛的阅读量告诉我,不管用!
我曾经看过一篇专门讲主角是老中医的电视广告,说广告商会专门找一些看起来显年轻健康的老年人假装老中医,别看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可能根本就不是医生。那些唬人的家族传承、高大上抬头,很可能都是编出来的。
甚至还有一群老年人,专门出演这种电视广告。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能在不同广告中找到熟悉的面孔。可以说,电视购物广告,为老年群众演员,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
最搞笑的后续来了,我爷爷去询问了他的朋友,一位买了膏药的老爷爷。这个爷爷花了一万多买了个教训,痛心疾首地告诉我爷爷:“别买,骗人的!”
3
我妈妈在听完了我复述的这两个例子之后,笑得直打跌,说老年人就是容易上当。然后向他们重申了不要相信电视购物的原则。
按理来说,充分认识到电视购物都是骗人的我妈妈,应该不会调入电视购物的陷阱。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时代的电视购物可不就是直播吗?
夜晚,我妈妈刷着抖音,突然问我***这个牌子怎么样?说能淡斑祛皱呢!
我吐槽:“斑点皱纹涂化妆品没救,除非医美。而且你这个牌子我听都没听过,怎么可能有用。你要真想买,不如买Olay小白瓶,或者欧莱雅、雅诗兰黛等等。”
我妈妈哼哼唧唧地划走了广告视频,仍然发出心动的声音:“人家这上面说可有用了。”
4
我自诩是看破消费主义陷阱的好好青年,但有时候我又忍不住想,认准大牌子就一定是对的吗?有时候我们是不是花了大价钱,但其实只是为品牌溢价付了费?
之所以这样说,要讲到一个实验。有人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粉丝分别喝这两种没贴品牌名称的可乐,然后指出自己最喜欢哪种口味。
结果发现,宣称自己喜欢百事/可口的人,在喝完后选择的不一定是自己之前宣称的那种品牌。
实验者还让这些人观看图片,并观测他们的神经活跃度,发现当出现可口可乐的品牌logo时,他们的神经出现明显的活跃。这说明营销能让我们的大脑建立反应,进而形成买可乐就买可口可乐的条件反射。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营销本质上就是一种“洗脑”,在我们大脑中植入买**就买**牌子的想法。但有时候我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被“洗脑”了。
5
通过我们一家人的经历,我发现,没有人能逃得过电视购物。而人只要消费,就免不了受营销的影响,很可能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交了智商税,比如蓝光眼镜。
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断舍离”,只买最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