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日记十九

作者: 洛北河刘泽清 | 来源:发表于2021-12-23 09:06 被阅读0次

        2021年12月22日

        第一节课,老师讲了汉语词义中的“义项”、“音素”和“义素”。

        义项的定义:

        每一个不同概念意义事物的叙述内容称为义项。即字典﹑词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分列的项目。

        义项由原始发展到延伸,如“好”,原始是使用于家庭,有女有子就叫“好”。后来延伸出了生长的好、和谐的好、问候的好、决断的好、形容的好,等等(有人统计出了十五个延伸出来的“好)。

        有的延伸改变了词义,如“我”延伸为“偶”,意思变成了“你两个还不如我一个。”因此我们要适应新词义的发展。

        音素的定义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公式、攻势、工事、公事,分别指的是一个模式、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和方式、一个集体的指谓。

        义素的定义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

        不同的词可以表达同一个东西,如马达和发动机,脚踏车、自行车和单车。

        还有近义词,如坚定与坚决,只能使用在不同的环境下,轻蔑和轻视,使用在程度不同的时候,成果、结果、后果使用于不同的情感场合。

        只有了解了词义,才能在应用时不出错。

        第二节课讲了余秋雨的散文《笔墨祭》。

    余秋雨

      余秋雨,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老师介绍说,他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说自己是文化家,说他自己是搞文化研究的。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善于挖掘山水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并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以全新的视角描写景物,同时通过集中简短的手法安排人物、描写故事。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多将描写、叙述以及议论等形式融汇贯通,通过旁征博引以及典雅敦厚的语言来描写景物,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迁。

        他的《笔墨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深厚的感情,通过一只竹竿做的毛笔和烟胶炼成的墨,看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

        他说:浓浓地磨好一砚,用笔一舔,便簌簌地写出满纸黑生生的象形文字来。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生命形态,也是中国文化的共同技术手段。

    余秋雨的书法作品

        又说,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汉代书法家师宜官可以随意在酒店墙壁上写字,观者投钱供他喝酒,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伤痕斑斑,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些情景在现代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了,余秋雨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现在已经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笔墨祭》最后结尾那一段描写古人磨墨写字的故事大概也不会再有人效仿了。

        我想无论现代的文化载体如何转换,我们中国传统文人崇高的精神素质和良好心理习惯也是要继续传承下去的。

        课后,我准备接受老师的提议,找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上几遍,一定也会有所收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学日记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fc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