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教材的重点
教师驾驭教材的艺术首先体现在分析教材上,从单元教学效果需要出发分析教材有三个重点:
1.分析单元学习主题,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每课每节的重点,使课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单元教学主题,环环相扣,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2.通过分析教材,考虑怎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力培养的主线贯穿全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确定哪些内容应当运用启发式或接受式学习方式,哪些内容运用发现式学习方式来完成,哪些在课上完成,哪些在课下完成等。
3.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整个教材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研究在单元教学中如何贯彻和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具体的内容、方法和依托点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7280/165ebb79eb97f314.jpg)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材
1.从教材内容和编制的特点分析怎样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选择新的材料和情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内容包括讨论什么问题,探究什么问题,列举什么材料和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哪些问题以便训练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出哪些问题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样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应当注意解决好四个方面的结合问题: 与学生对兴趣点、关注点和热点的体验和感悟相结合;与学生成长中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相结合;与学生熟视无睹、存在价值取向问题的体验和感悟相结合;与学生对不同现象和事物的体验和感悟的程度、水平和状态相结合。
2.从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寻求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及针对这种需求丰富和完善学习内容的途径,以获得学习实效。
一般来讲,所学内容与学习需求的对接与吻合表现在六个方面。
(1)原有知识结构上的丰富点和提高点
(2)原有认识能力上的需求点和训练点
(3)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训练上的需求点
(4)现有感知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上的需求点
(5)对本学科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需求点
(6)学生自身学习中产生的疑惑点和困惑点
寻求和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点,既要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正向因素,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层次性需求;既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又要照顾到个别层次上的需求;既要把重点放在共性需求上,又要善于兼顾个性需求;既要充分考虑的内容、结构,又要干预修正教程、处理教材、丰富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价值性。
3.分析教材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知识的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个性优势和教学的创造力,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分析,应当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性,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而教。
从教育方针上理解,应当结合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成长点和发展点而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人才观上理解,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上理解,应当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 吴松年著作的《有效教学艺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7280/6c1dd5c5ec9cc6a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7280/d9c9e7d4f859e80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