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次接触简书。以前大学的时候挺喜欢写文章的,可能是青春期,所以比较多愁善感。出来工作之后,人也变得小心翼翼了,少了那种想说啥就说啥,想怎么表达开心就怎么表达,想怎么表达伤心就怎么表达。反而开始喜欢以前的自己。随便翻翻,说在简书上可以写文章,无论是抱着可以在网上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可以在网上约稿征稿,都是好事,因为它可以延续我以前一直没有坚持的东西。
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的,从一开始出来工作,是不是自己性格不够好,所以导致一直以来都磕磕碰碰的。在这里向分享一下,希望有我相同心态的人,可以得到共鸣,并引此为鉴。
一,一开始出来工作,老是觉得自己年轻,然后觉得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不用很高工资,一辈子租房子都可以的。
刚开始工作,大家起步都一样,所以少了那种竞争的压力。过去了2,3年,听到同班同学差一科就可以拿到CPA,在努力备考。自己出来工作了那么多年,觉得有份安稳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考什么证件,但是,就是越安稳,我发现我的工资也越安稳,好像去到一个瓶颈,怎么都上不去,同辈的同事因为表现突出,就算是后来报到的,因为表现突出,工资早已超过我。当我意识到要找份更高工资的工作,发现自己的简历好苍白,根本没有能力去找一份更高工资的工作。同时,和我同龄的人,因为2.3年前意识到房价只会升不会跌,问父母借了十多万然后买了一套房子,两年之后,升值了,还完债之后还有70万在手上,同龄人啊,我还在拿着5K的工资。。。。。切身之痛告诉大家,不要再以为自己有多少钱就可以了,就满足了,要时刻想着自己的钱怎么升值,不然你永远只会拿着几K一个月的工资。
二,无论是生活,特别在职场上,不要说太多话,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
出来社会后,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身边的同事,都会发现,人来人往。以前比较动感情,谁离职了,都会好好吃一顿饭离别,也会真心觉得难受,现在,谁离职了,也只会淡淡地说一句“噢你离职啦?”而已。以前比较对同事掏心掏肺,发现同事也只是听听就算,或者觉得你说的话不好,人前会赞同你,人后各种不同意轻视你的观点。所以,不要掏心掏肺,不然自己会活得很累的。我见办公室有个同事超级神奇,她就是不发朋友圈,她不是把同事屏蔽了,而是真的不发,或者另有小号,但是也和同事相处得挺好的。不随意和任何同事建一个派,独善其身,其实是最能保护自己的。自己吹个什么牛,也不要太在意,被同事损损就好,不要老是一直较真,因为同事也只是听听而已。
三,越工作久,越多莫名的焦虑感。
看到朋友都活得比较精彩,要么做了什么什么赚了些钱,要么升职加人工。看到同事也是升职加工资快,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每天就会有很多焦虑,不行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努力我要怎么怎么样,然后制定了很多计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每天还是刷手机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还要多,甚至运动也极少,看电影出去吃东西,比学习和运动还要积极。其实所谓的焦虑感,不是周围的人带给自己,而是不努力的自己带给自己的,如果自己能坚持每天学习,每天运动,日积月累,肯定会有所改变,努力的人会有底气的。自己的教训告诉大家,从现在就做好,目标简单一点,每天3个目标:学习,运动,赚钱。每天坚持,不要说那么多,直接做,就直接做,要知道有实力而又少说话的人,其实真的很吸引人,我就想做那个吸引人的人。接下来我有个方法对付懒惰的自己:
1.首先少发朋友圈,要经常告诉自己,少发朋友圈,悄悄变厉害,悄悄变努力。
2.早起多了很多时间,可以看书或者运动,你可以减少很多莫名的焦虑。早起的话可以下载一个“早起打卡”的软件,迟起的人还会被没收钱,可以试一下
3.少玩手机,卸载一些娱乐信息很多但实际没什么的软件,例如“微博”,或者将手机改成灰色调调,通用-辅助功能-显示调节,手机变灰色了,玩它的欲望自然少了很多。
以上是我入职4年的深切感受,反正少说话,多做事总会讨人喜欢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已经是不招人喜欢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特别是刚入职冲动鲁莽,直言不讳的同事,希望读完之后会有所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