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够参加3月份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国培计划,时间过得非常快,一晃五天的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通过聆听专家讲课与实地观摩,我收获很多,现做一简要总结。
一、实施新课程标准,坚持教学评一体化
2022年英语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有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我们逐渐了解了评价的重要作用,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提升效率。
不过,一直有一个困扰我的问题,如何评价呢?评价哪些内容呢?我还没有一个很清晰准确的答案。在此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在做教学设计前,可以以终为始地思考课堂,询问自己三个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2.如何检测这些目标是否达成了呢?
3.通过设计哪些活动,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呢?
带着这三个问题设计课堂,老师先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然后再反过来一步步设计教学活动,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练习,有检测,以此推动每个教学环节有序高效进行,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二、开展阅读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但是,除了思维品质,其他三个方面都有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可以练习与培养,于是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却是课程实施中缺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急需提升的地方。
华中师范大学文斌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可以培养思维品质的案例,比如在《full moon,full feelings》文章中,两个full是一个意思吗?肯定不是。前者明显指的是形状,圆圆的,相当于round,后者指的是情感的强烈程度,满满的,深深的,相当于strong或者deep。这样的提问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观察、判断与思辨能力。
在讲座中,文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一是阅读后,将文本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实际生活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二是通过设置比较、评价、反应与创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这样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文本外在的形式,而是让学生们领会了内在的意义。
三、尝试结构化写作,培养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写出一篇主题明确、结构清楚、语言流畅、逻辑合理的至少80字以上的短文。同时,在初中水平质量测试中,写作考试的分值15分,占比12.5%,比重比较大,但练习写作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学生们没话可说,没话可写,老师也没有很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指导方法。
在观摩课中,东湖分校陈丽莲老师的OREO写作模式给了我很多启发。陈老师通过导入after—school classes(校外培训班)的现象,让学生们表述Opinion(观点),接着头脑风暴支持与反对的Reason(理由),然后让学生们寻找支持自己的Example(案例),最后总结归纳Opinion(观点)。这种结构化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并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则非常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生们从短语到语句、从短句到语篇一步步地输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且学生们学练结合,交流合作,展现成果。学生们学得轻松,还学有成效。
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在尝试使用6块积木写作法,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不过通过现场观摩,我不仅对结构化写作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一些具体实用的指导方法。
总之,这次的培训我收获很多,通过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坚持教学评一体,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然后在教学中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最后采用结构化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把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持续学习,及时反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所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