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之春秋(中)

礼之春秋(中)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11:45 被阅读0次

而这个故事中出现的,祁而奚仇人解狐,也曾经有过“外举不避仇”的事例。

解狐的仇人,乃曾为他家臣的刑伯柳。解狐一直把刑伯柳当做亲信,然而,有一天有人密报解狐:刑伯柳和解狐的爱妾芝英私通。为了查清真相,解狐假称晋王派他,赴边境巡视。由于王命紧急,解狐未带刑伯柳,匆匆忙忙上路。在奸夫淫妇两人误以为安全,偷偷鬼混之时,被杀了个回马枪的解狐逮了个正着。

经过一番拷打、审问,解狐认为主要的罪责不在刑伯柳,而是芝英爱慕刑伯柳年轻英俊,屡次找机会勾引,刑伯柳这才与她勾搭成奸。因此,解狐把二人痛打了一顿,然后将他们赶出了解府。

后来,解狐的好友赵简子的国相突然死了,赵简子就让解狐帮他推荐一个,解狐思来想去,觉得只有被自己赶出府去的,昔日家臣刑伯柳比较合适,于是,向赵简子推荐了刑伯柳。

刑伯柳到任后,果然把赵简子的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赵简子十分满意,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国相,解将军没有看错人啊!”刑伯柳这才知道,原来是解狐推荐了自己。从他被解狐人赃并获,赶出府后,一直都在为自己曾经所作所为而后悔,毕竟解狐曾将自己视为心腹,推衣解食,而这次,又推荐了自己,便决定去拜访解狐,感谢他不计前嫌,举荐自己。当然有机会的话,还想着与昔日主公和好如初。

然而,解狐得知刑伯柳来拜访自己后,根本就不让他进门,只让门官问他:“你来这里,是因为公事,还是因为私事?”当刑伯柳明确表示自己是专程负荆请罪而来后,解狐让门官,坚决不许他进门,刑伯柳便赖在府门前不走。最终,解狐手持弓箭,突然出现在门前台阶之上,一箭射向刑伯柳,差一点将他射死。刑伯柳当即吓出一身冷汗。

这时,解狐再次张弓搭箭,瞄准他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那是因为你能胜任;可你我之间有夺妻之恨,你还敢上我家里来?!再不走,我一箭射死你!”刑伯柳这才明白,解狐依然对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遥施一礼,转身逃走了。

这就是礼——公私分明。

相关文章

  • 《仪礼》简介(附《礼记》《周礼》)

    一、《仪礼》概述 《仪礼》是“礼”本经。 即:儒家五经中的礼经,或《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

  • 礼崩乐坏的解读

    《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经。 有句话: 礼崩乐坏,天之将乱。 1 以前,谈到礼,我想...

  • 回不去的故乡之——上梁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当时天下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有些卿大夫不但僭越诸侯之礼,甚至僭越天子之礼,造成好多礼仪被...

  • 你了解玉圭吗?

    在有史记载,珪,起于新石器时代,由石斧演变而来,过程中初见于商代,兴盛于春秋战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常被用作朝觐之礼,...

  • 六艺

    “六艺”课程体系 礼、乐、射、御、书、数 “礼”内容:朝堂之礼;祭祀之礼;待人接物之礼。《礼记·曲礼》中说,“道德...

  • 欲求圣人之道,知其不可而为

    夫子遍游列国,缮《诗》、《书》,著《春秋》,欲以己之绵力,复先周之乐礼,此则克己复礼之所谓也。然是时,列国纷争,伐...

  • 行测常识—诸子百家

    1、孔子,著《春秋》,至圣,万世师表(康熙封)。 思想:礼(克己复礼、君臣父子)、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已所...

  • 成语故事:【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分庭抗礼,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孔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

  • 明末清初武学家吴殳与程朱学派大师陆世仪

    古之学者往往修习六经,曰:《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之儒者要求学生须掌握六艺,曰:礼、乐、射、御、...

  • 无礼=无理

    一直以来我们讲究的道理在生活中如影随形。长辈之礼,团队之礼,朋友之礼,等等。举个历史悠久的婆媳之礼,婆媳关系处理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之春秋(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oe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