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猫书院第6本《非暴力沟通》

熊猫书院第6本《非暴力沟通》

作者: 彩云之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08:37 被阅读44次

    1、非暴力沟通”提出,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2、作者马歇尔介绍了四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一是道德评判。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

    二是进行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三是回避责任。

    四是强人所难。我们常常会对别人抱以要求,上级命令下级,家长命令孩子等,这些关系是生活中相当常见的。人们倾向于使用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依靠权威去要求别人做事情,并不一定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这会造成彼此间心灵的隔阂。

    3、作者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来帮助区分感受与评论。

    熊猫书院第6本《非暴力沟通》

    就像表格里所列出的一样,原本只是评论性的言论,但是多问一句,就能够区分出观察和评论,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当时的情况不适合多言,那么也应该多做一些观察,亲自去接触或者感受,再给出自己的判断。      沟通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负面的情绪,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原因,不过是这些“评论性”的话语惹的祸。说话时多做一些观察性的描述,而非评论性的言论;倾听时多做一些询问,或者多做一些观察,而非盲目听信,如此一来,沟通便会变得柔和而充满善意。

    4、隐藏自己的感受,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和人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小朋友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有其他小朋友来做客,看中了自己的玩具,父母会怎么做?

    情况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一是,把玩具送给这个小朋友;

    二是,让小朋友玩会玩具,但不给他;

    三是,征求自己孩子的意见。

    我无法预估出父母们会怎么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选择第三种做法的父母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善于、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打理自己的生活,的确没有很多时间去细细顾及你的感受。所以更多的时候,要学会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喜欢、讨厌、兴奋、郁闷、渴望、感动……

    将感受憋在心里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不会表达感受——觉得人们冷漠——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觉得人们越来越冷漠……其实未必是大家冷漠,或许只是自己过于苛求。把感受说出来,沟通将变得更容易,只有你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别人才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5、

    熊猫书院第6本《非暴力沟通》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真正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会使用表示心情的词汇。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我们常常只是在表达想法。

    有的人认为,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能意味着示弱。而“坚强”的人应该硬扛。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当双方都剑拔弩张的时候,一方收起锋芒,以一种圆润的姿态去回应对方,这个时候,对方的锋芒也会被你的柔软所触动,从而有所收敛。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举个例子,家长让孩子每天练三个小时的钢琴,孩子练久了很容易觉得烦躁,开始发脾气。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使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很可能就会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冲突。相反,如果家长说:“今天妈妈心情不太好,你能不能让妈妈听听你弹的曲子,你弹的曲子特别好听。”这样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孩子可能就会欣然同意继续练习钢琴曲。

    5、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马歇尔总结出了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时,我们得到的可能也会是相应的指责。所以,当我们有需要或者愿望的时候,不妨坦诚地说出来,而不是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去批评别人。 “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对于自己感受的认知,往往有两种常见的反应:

    感受→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人很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感受→他人的行为→把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对方,利用对方的愧疚心理→得到他人的回应。

    举一个例子,父母对孩子说:“你整天都在打游戏,这让爸爸妈妈很难过。”显然,父母把自己的感受归咎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听了父母的话或许会克制自己不去打游戏。对于孩子而言,他不打游戏只是为了不让父母难过,但他自己并不明白父母这么说的原因。如果父母换一种说法:“爸爸妈妈希望你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整天打游戏,对你的身体不好,这让爸爸妈妈很难过。”在这段话中,父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是来源于“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当他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时,孩子了解到少打游戏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那他更有可能做出一个积极的回应,并且这个回应会是稳定而且持续的。

    6、我们常常弄不清感受与自身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帮助我们厘清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比如,公司新产品的销售额不佳,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很重视公司的发展;她给我打了电话,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很在乎我们之间的友谊;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很看重公司的形象……

    7、东亚文化圈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特色,就是表达委婉。我们常常不会很直白地去表达我们的请求,总是要七拐八绕,暗示暗示再暗示。这种点到为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风格,自然有它的含蓄之美。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十分适用。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把你的请求表达清楚,别人就未必能理解你的请求究竟是什么,如此一来,你的期待也就不一定能实现。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估计许多情侣都深有感触。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看到了吧,这就是很多情侣闹矛盾的原因。把自己的请求说得具体一些,并且注意在表达的时候说明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对方不做什么。因为后者更不容易让人明白,甚至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此外,在集体讨论时,更要明白地表述自己的请求,否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会把你的请求淹没,时间浪费了,效果又没有达到。

    在具体的提出自己的请求之前,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明确谈话的目的。在谈话之前,先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请求表达得更加清楚,这样也就增加了我们获得称心反馈的可能性。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谈话目的是什么,那么这段谈话就是无效的,对方无法理解你,你的请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

    8、在倾听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做出反馈了,反馈的时间也是有技巧的。一般在这三种情况下,适合进行反馈:一是当倾诉者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二是当对方说话情绪明显的时候;三是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对方的表达时,可以通过反馈确认一下,如果自己的理解不对,正好有机会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此外,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打断”的权利。当你发现对方始终无法弄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你可以打断他,适当地提醒对方应该弄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或者,当你觉得气氛很沉闷时,可以选择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这样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倾听和谈话更有效果。

    9、爱自己:那么,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作者在书中如是说。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待,为了这个期待不断做出努力,有的人完成了,有的人没有完成。没有完成的人常常会陷入自责。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失败恰恰是对我们局限性的揭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成长。一味地自责是没有用的,自责是一种自己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时的悲观表达,过度自责只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惩罚,而不能找到解决事情的办法。

    当我们在评价自己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去寻求改变。但是,是怎样的心理推动我们去改变?这一点也至关重要。一种情况是,出于羞愧或者内疚等负面心理,我们决定自我改变;另一种情况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决定自我改变。相比之下,我们更赞成后者。改变,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种正面的激励。如果是出于羞愧或者内疚等负面心理,才选择了自我改变,那么这对改变本身也是没有助益的。而且,如果别人发现了你的行为是出自于愧疚,那么这也会影响人们对你行为的欣赏,即使你的行为是友善的。

    10、如何表达愤怒: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愤怒?马歇尔认为,每个人的愤怒来源于其自身,因为你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所以你感到了愤怒。他人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的刺激,而不是引起你愤怒的内在原因。所以,当你愤怒时,不要把责任归咎于他人。

    当然会有人说,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让人不得不愤怒。的确如此。但是马歇尔仍然认为,与其去表达“合理的愤怒”,不如去探究愤怒背后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可以转化为服务感情的需要了。

    那么,如何表达愤怒呢?作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具体的步骤:首先,要冷静下来,人在狂怒之中是很难理智的,我们要静下心来体会自己,避免去指责或惩罚他人;然后,是思考,思考你为什么愤怒。这个时候切记不要将愤怒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这是你的愤怒,不是别人的;接着第三步,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没有被理解和满足;最后,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然,马歇尔还提到,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也要学会聆听他人,聆听都是相互的,当对方得到聆听和理解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来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猫书院第6本《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pn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