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距离参加袁老师的“读书会促动师”培养课程刚好一周。
在这一周里,我带了一期长达七天的培训班,组织了两场研讨,用了一次“开放空间”和半次“团队共创”…满满当当的七天时间,让一周前发生的事都有了一种久远的感觉。
但我仍然记得那次课程给我的最深感受——促动就是全人全己,在帮助别人深度思考、细腻感受、自我探索的同时,也修行了自己。
在课程的一开始,袁老师就告诉大家,这次课程不是带领大家横向上的探索,而是纵向探索——即走深。课程本身不会增加大家的知识,而是带给大家一种思维模式。
那么这是怎样一种思维模式呢?我在课程中体会到了欣赏的眼光、不害怕碰撞、直面冲突、深度挖掘、以及广阔的胸怀、中立的态度、细腻的感受、敏锐的觉察、深刻的思考……
是的,要做一个合格的促动师,以上提到的是需要做到的基础,而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在自我修行的路上,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那时的我们一定是平和的,是充满了正能量的,是可以像太阳一样,照亮自己和他人的人。
所以之前有一位一起上课的小伙伴总结说,促动就是成就别人的同时,顺带成就自己。
深以为然。
虽然袁老师一直强调“促动”是一种思维模式,但我觉得这和它同时是一个能力,一项技术的特质是不冲突的。具体说来,课程介绍了六种读书会可以用到的促动技术:聚焦式会话、团队共创、世界咖啡、开放空间、企业剧场和鱼缸会议,对应了六种促动式读书会。
对照学习,联系自己之前的促动经验,对“流程”和“过程”的区别有了深刻体验。“过程”是鲜活的,也体现了一种“活在当下”的智慧。一个促动师只有充分感受当下,才能给参与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引导他们发掘未知的自我,看到表象背后的故事,而非简单的走走程序。
而当“促动技术”遇上“读书会”,只能说是牛奶遇上咖啡,绝配。
按我的理解,“促动”是需要信息媒介作为载体的。信息越丰富,思维越可能有更多碰撞,感受越多样化,“促动”就能更加深刻。而书本是绝佳的信息载体——无数智慧的集合。相当于有一位或数位高智慧的个体参与互动,给每个参与者都带来启发和灵感,大大提升了“促动”的质量!
而“促动”则为“读书会”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参与者将不再是单纯被灌输,而是被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全情投入,自然会有更深更多的获得感。
用袁老师的话说就是:只要体验过真正的促动式读书会,就会对其他读书会再也没有感觉。
因为促动式读书会能带来更多更深的体验感。
感谢自己,因为对成长的不停探索而遇到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感恩遇见,希望能促动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体验。
在成就他人的同时,顺带着也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