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瓶梅》最初的印象来自高中语文课堂,那时候语文老师“恶狠狠”地说,这是一本低俗的古文小说,有很多涉黄描写,自古而来就是一本禁书。末了还补充一句,在社会上的书店里是买不到的,听说只有我省某大学里收藏了一本。
他这么一说,学生们反倒来劲了。这本书到底有多低俗?涉黄的描写到底是什么?春心一撩动,恰如水决堤。内心深处便涌起一股非要一读的欲望来。
但纸媒时代,想要找到这本书是极其不容易的。因为出版受限,所以存量极少。而现在进入了图书电子化时代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虽然正规的出版物(包括电子的)很难找到,但是非正规的出版物里却很容易找到。
我记得很多年前曾经见过这本书,只读了个开头,也再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当时的主要关注点就放在寻找性事描写的片段,结果读了个开头,发现这样的内容极少,根本不足以满足当年如我那个年龄段人的胃口,于是果断放弃。
最近再看起这本书,关注点自然与当年不大相同,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的阅历增长了很多,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与《红楼梦》颇为相似。从产生年代上来看,《红楼梦》是晚于《金瓶梅》的,所以说《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应该是学习了《金瓶梅》。但是按照古往今来各种文学大家,尤其是红学家,所评论的那样,《红楼梦》的艺术造诣显然高于《金瓶梅》。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就拿诗词来说,两部书里边都出现了大段的诗词歌赋。但《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水平明显高于《金瓶梅》。我个人对诗词没有太多的研究,仅有的水平都停留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即使是到现在,想要完整的品味一首陌生的诗词,还是很困难。但是从直觉上来讲,《红楼梦》的诗词味道明显要强于《金瓶梅》。
如果硬把《金瓶梅》与《红楼梦》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我想应该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区别。《金瓶梅》里大量出现骂人的粗俗语言,而且描写的也不过是小家庭内部的纷争,不像《红楼梦》那样结构宏大。仅就《金瓶梅》前十回来看,其故事情节与《水浒传》的内容相差不多,完全可以从第十一回看起。
《红楼梦》当然好,但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过于高大上了,能够整部书读下来的人可能不足一成,而且世间也并不仅仅《红楼梦》这一部书。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瓶梅》是值得一读的。
虽然它描写的过于封建、过于家长里短、过于粗俗,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气难得的窗口。而且这种了解相当生动,比起那些专家们写的结论式的评论要形象得多。
不知道这本书能不能在半月内看完,如果不行可能要贯穿整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