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不可知论

作者: 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22:05 被阅读85次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序言中说,人类理性无法摆脱某些由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并且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理性提出了它们,却不能够进行解答——“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因此,存在某些我们无法认识的东西,人的认识能力穷尽于此。

    人的理性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呢?因为理性是从感性所确证过的那些基本原理出发,步步高升而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同时我们也求助于某些超越经验的原理,这些超验的原理虽为理性所认可,却不再承认经验的试金石,因而陷入无休止的争吵战场里。

    为了说明理性所陷入的这只困境,康德特别提出了“纯粹理性的背反论”,其中包括四组互相冲突的命题,这些命题完全相反,却都“正确”,因此叫作“二律背反”。我们这次只讨论第一组背反的第一个部分——关于时间有无开端的冲突。

    康德提出了“二律背反”

    世界在时间上为什么一定要有开端?

    这个命题是这样的: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一个开端。”

    证明:“假如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么直到每个给予的时间点为止都有一个永恒流过了,因而有一个在世界中诸事物前后相继状态的无限序列流逝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限的概念就是:“在测量一个量时对这个统一体的相继综合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完成。”所以“世界的一个开端是它的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发现,康德的语言非常晦涩,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其通俗化。

    康德的大意是这样:如果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和起点,那就说明在此刻之前有无限的序列流逝了。假如过去有无限的时间,那么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的样子呢?就好比说,如果从-∞开始数数,为什么现在数到的是1不是2呢?从无限个过去中如何推出有限的现在?因此,无限流逝的序列是不可能的,世界需要有开端,因而有年龄,有了年龄才能说明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而不是更高级的样子。

    所以,世界在时间上一定要有一个开端。

    科学家说宇宙年龄为138.2亿年,这里的宇宙是指天体系统,而不是时间和空间,因为时间不能有年龄。

    世界在时间上为什么不能有开端?

    反命题是这样的:

    反题:“世界没有开端”,在时间上是无限的。

    证明:假如世界在时间上有一个开端,那么“开端就是一个存在,在它之前先行有一个无物在其中的时间,那么就必须有一个不曾有世界存在于其中的时间、即一个空的时间过去了。”但是,“在一个空的时间中是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事物产生的”。所以,“虽然世界中有可能开始一些事物的序列,但世界本身却决不可能有什么开端。”

    也就是说:假如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和起点,那就说明在世界诞生之前有一个无物存在于其中的时间。可是,在这个空无的时间中,怎么能生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及万物呢?空洞无物的状态怎么能够产生出实有呢?如果我们用0来作为翻番的起点,那么我们得到的永远是0,究竟是什么才能实现从0到1的这个跳跃呢?除非我们求助于造物主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有造物主存在于其中的时间又不是“空的时间”。

    因此,世界中的事物虽然可以有开端,但整个世界在时间上却不能有开端。

    黑格尔:康德的二律背反其实是诡辩

    康德提出二律背反,用来批判理性,他所采用的证明手段不是“律师式”的方法,而归谬法。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里,其实含有着不明显的诡辩。这点黑格尔在《逻辑学》关于“量”的那一部分里就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康德的论证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正题的证明说无限个流逝的序列不能得到“现在”或“每个给予的时间点”,因此时间必然是有界限的。在这个证明里,“现在”或“每个给予的时间点”被当成一个有限的端点,作为无限个流逝序列的终点而出现,因此“现在”实际上就是“无限个序列”的界限——但命题需要证明的恰恰是“世界在时间上是有界限的”——也就是说康德把需要证明的东西拿来当做证明的论据,只是把射线的头换了一下位置,没有证明射线其实是线段。

    假如“现在”不是过去的界限,那么“无限个流逝的序列”就是可能的,论据也就垮了;假如“现在”是过去的界限,那么“现在”同样是“无限个未来序列”的开端,而这种“开端”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开端,因为它只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在它之前还有无限个过去。所以,论据又垮了。

    反题的证明里,采用了同样的诡辩手段。康德先把一个假定搪塞进去作为论证的前提。根据反题的意思来看,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因此时间与世界不可分离,时间是世界存在的条件。但我们需要先证明的是“时间因何是世界存在的条件?”康德对此没有做出任何证明,而是直接采用这个命题的假定,说脱离了时间,世界就无法生成,因此时间不能不是世界存在的先行条件,这种同义反复的论证方法,跟说“条件就是条件”一样,软弱而无力。

    黑格尔与康德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黑格尔承认矛盾,认为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必要的。康德则不接受矛盾,所以黑格尔说:

    “康德未免对事物太姑息了,认为事物有了矛盾是不幸的事。但须知精神就是矛盾,这绝不该是什么不幸的事。”

    黑格尔认为“二律背反”只是对“矛盾”的不正确理解

    要不要承认矛盾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世界在时间上有一个开端”和“世界没有开端,时间是无限的”这两个命题的矛盾之中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有限”和“无限”缺乏辩证的思维。

    “无限”,按词义看来,应当是指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向前和向后,向上及向下,向左或向右。康德、的“无限”观念却并非如此,他的“无限”是指“无限序列”,也就是指从某一个点起引一条无穷延伸的射线。这种序列观念不能应用于时间,我们不能把时间想象成一条无限长的射线,不然我们就把“时间是有开端”的这个需要证明的问题搪塞进命题里了。

    此外,康德发现了理性中的矛盾,但是他不理解矛盾,而且认为这是理性的不幸之处。黑格尔却说:

    “康德指出了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在每个概念里都很容易指出矛盾来。”

    矛盾的存在并不是理性的缺失,相反它是理性的本质,我们应该承认矛盾。

    斯宾诺莎曾说:“规定即否定”,意思是说任何限度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在我们看来,规定和否定完全是相反的两个概念,规定意味正面,否定意味反面,我规定一个a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跟我否定这个a并把它擦掉,这是完全矛盾而不相容的,那么规定怎么又是否定呢?

    其实,我们先规定a,然后再把它擦掉,否定它,这种否定乃是无聊之举。就好比我先说玫瑰是玫瑰,然后又说玫瑰不是玫瑰,除了愚蠢之外,我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否定并不是把原来的规定抹煞掉,而是建立起另一个相反的规定,写出一个-a。-a对a的否定,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规定,因此“规定即否定”。这种矛盾是存在的,但矛盾也是合理的,不能把它视为思维的不幸。

    斯宾诺莎:“规定即否定”

    又比如,同一与差异也是矛盾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我们怎么得出“同一”这个概念来呢?同样,如果不以“相同”作为前提,我们又怎么能够知晓两个事物的差异在哪呢?同一与差异这种理性中的矛盾是存在的,但它们不是理性的不幸,而是理性借以认识事物的形式。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二律背反,不是把它们视为理性的不幸,视为认识的障碍。相反,二律背反只是对“矛盾”的不正确表达,我们通过康德的命题发现了矛盾的存在。

    关于时间有无开端的矛盾,其实就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时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时间如果有开端,那么它就是有限的;如果没开端,则是无限的。可是什么有限,什么又是无限呢?

    我们通常把“有限”理解为有边界、有限制的东西,把“无限”理解为没有边界、没有限制的东西。

    黑格尔把这种“无限”称为“恶(坏)的无限”,因为这种无限就像抹煞掉a的那种否定一样,它只是对有限的抹煞,是抽象的否定,对思维的进步毫无意义。在逻辑意义上也会造成自相矛盾:

    如果“无限”是没有界限,那跟它“有限”的界限在哪呢?如果没有界限,它们就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如果有界限,那“无限”就不是“无界限”了——因此,真正说来,无限的界限乃是有限。

    恩格斯说:“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矛盾。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就像-a是通过对a的否定而得出的一样,无限也是对有限的否定而得出的。无限的真正含义是表示有限性对自身进行了扬弃,超出自身、发展自身,因此黑格尔说:“有限事物的本性,就是超越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并成为无限。”

    当我们问“时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时,就是基于对“有限”及“无限”的误解。我们把“有限”和“无限”当成两个完全不相干、而且绝对对立的东西,让我们在其中二选一,进行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这种问题本身就存在着毛病。

    我们应当说“时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从来就不会停止,所以它不会在一个点上不动;同样,时间要流过每一个时刻,所以它总会在每一个点上经过。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感受到既在这一秒又不在这一秒,既在一个点上又不在一个点上。当我们执着于这一点时,就认世界为有限;当我们发现它总是不断超出这个点时,又察觉它的无限性。

    因此,时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的不可知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us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