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是三周。
这几天是真热,热得直流汗。体重却是飘忽不定的。早晨是一天体重最轻的时候,这几天最重是138,最轻达到133.8。还是不够清爽,继续努力,忍住!
三周时间去哪里了?
第一次碰头会5.22
一、确定下联片教研的主题:
以“学为中心”打造“问题解决”式课堂——小学数学学历案的实施探索
二、商议以下事项:
1.确定讲课内容
之前设想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是五年级已经讲完,就想用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可是这样的一次常态性质的课,如果刻意地这样调整,感觉有点违背学历案的常态初衷,并且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这是五上的内容。
有的老师想转身智慧广场,可是上一次的联片教研,大单元教学,没有讲出大单元的味道,只停留在,让大家看到了设计的层面,还是想出一单元的课,来一节单元起始课。最后定下了平均数,这节课之前好多老师讲过,也是担心出不来效果。
然后先确定了任蕾和刘振来上两节课。
2.描绘讲课的样子
学为中心,学生立场,学生自运营的分享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弱化老师,多给学生机会,学生知道的不讲或者少讲,实在不会的老师再出现,课堂上老师最多讲5-8分钟。
3.教研团队的分工
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
4.教研流程
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学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式课堂解读、研讨、领导总结。
三、确定时间节点
第二次碰头:5.29
三轮磨课:6月5-7日
全时排练:6月11日
第二次碰头会5.29
本次研讨主题:如何突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课标分析整体不错,课标要求那里没有专门拿出来,素养的点没有重点出来。
教材分析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重点要放在例题的个数,情境的选择重点没有突出出来。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合并均分)都有呈现也应该点出来。
学情分析也从生活起点、学习起点、学习障碍点三个方面来展开。
特别是学习障碍点要基于学情前测,用数据说话。从平均数的算法意义、概念意义、统计意义三个方面来说。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对于统计意义的水平层次还处在薄弱地地方,需要教学时特别强调。
我们要重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那么什么是统计意义?如何落实培育学生数据意识的素养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基于一个任务,让学生提出需要数据来支持才能开展教学。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用于推测和判断。平均数的引出及算法的统一要在20分钟内解决,后面要出平均数的代表性、虚拟性、趋中性、敏感性、随机性等。
6月4日准备第一轮的磨课,6月5日一磨
老师的状态还好,
6月7日再磨,假期三天。回来就6月11日了。
现在复盘一下,这节课三周四轮磨课究竟有什么进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