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早晨出门,路上的车多了很多,还有很多家长、学生骑着车在路上穿梭。
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小时候每年开学的情景。
假期的突然结束,特别是过年的戛然而止,让人很不适应。那时拜年都是走着去的,有时年还没有拜完,就开学了,所以上学第一天都有些不开心。不是没玩够,小朋友永远没有玩够的哪一天。套用一句话,就像女人的衣柜永远都缺一件新衣服,从不嫌憎多,小朋友也从来不嫌玩得不够。只是正常生活的节奏突然被打乱,有些懵,有点猝不及防。
在新年里头上学当然很心不在焉,有时候村上唱戏的锣鼓会传入教室,大家就面面相觑,心思一下子又飞了;有时周围厨房的美味会飘入鼻中,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不适应也就那么几天,正月十五一过,农村里的年味也淡了,一切和往常没了区别。虽然新衣服、新鞋子还可以继续穿在身上和脚上,虽然家里的年货还残余有肉香,可思维被拨乱反正了。
上小学、初中基本就是家的附近,开学前也没什么准备的。开学那天,带着学费,把新书领了就行了。新书领回家后一般都要用纸包起来,以免损坏。那时不像现在有现成的的包书封皮买,一切要自己动手,找纸,自己包。
书一般是32K本,要想能包书的纸必然比16K纸张大,要不然没法包。纸在农村是稀缺资源,找到这样大的纸更是难上加难了,于是废旧的报纸成了首选。但报纸也不是每家都有,只有大队屋有,也只有村长和大队会计才能求到。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弄一些报纸来。好在上学的人不多,每年的报纸勉强还是能找到。接下来就是自己动手包书了,当然大人们也不是不管,包不起来的,他们也会帮忙。
包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裁要折,尽量做到工整和好看。书包完后,都要坐在屁股底下压实,再用毛笔写上书名和名字就大功告成了。
后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挂历出现了。这下包书的用纸不用愁了,而且挂历的纸又厚又白,用它包的书规整又漂亮。
书弄完后,当然是购置一点学习用品。那时也简单,一支钢笔,一块橡皮,一把小刀就行了。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可以置办一个漂亮的铁皮文具盒,那可是稀罕物,它不仅表面有鲜艳的图案,而且里面还有乘法口诀表,吧嗒一盖,会让没有的人羡慕不已。
当生活恢复了平常,日子就回归朝九晚五,于是就盼望着星期天,就盼望着暑假的快快到来。因为不论是星期天还是寒暑假,都给我们带来最为快乐的时光。
后来上高中,即使是高考前的那一年,我们依然复制着这样的日子,一年年粘贴。当高考一结束,仿佛觉得自己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就疯了似的到处游玩。快乐往往很短暂,高考落榜的我们重新又迎接来了开学的消息,而有的人就从此放弃了,再也没有了开学的忐忑不安了。
后来儿子上学了,无论是寒假的开学还是暑假的开学,我们都一条不紊地帮他安排好。他也没有特别地抵抗,背着重重的书包去和他的“老朋友”相会了,一切是那样的自然。他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因为寒假还好,特别是暑假,他会身不由己地接受我们家长给他报的暑期课程。当暑假里每周还有那么几天要到老师家里去补课,我不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当时也从未替他考虑过他当时的心情,我想他们大概不会比我们那时快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