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 关于深圳有两则新闻:
- 电瓶车骑机动车道,罚500
- 深圳女房东9栋楼,主动减免半月租80万
- 就聊聊这两点吧。
内容
一、交通罚款
- 每个城市都会存在交通罚款,但感觉像深圳这么大力度和密度的,至少在我的认知里,好像就深圳吧。
- 以前总喜欢提大陆法系的严罚,让我想到了新加坡,小时候就听说人家城市治理吐痰都重罚(当时也没有怀疑精神,也不知道确认是不是真的),在这点上,深圳的治理效果达到了。
- 路上打车时,司机不敢乱停(黄色网格线,一次300,有下车行为2000);俊杰开车时不敢随意并线(一次500)。
- 骑电动车的在人行道上被劝阻时,也不敢瞎反道骑,嘴里跟人说的是,那样走要被拍的啊。
- 这么想想,南京的一些罚款还是力度不大的,不过,走公交车道拍的比较狠。
二、交通限行
- 外地牌照车,周中高峰期限行,所以本地牌的价格大概在5W的样子。
- 禁摩,但我在宝安区还是看到有一个人骑了。
- 存在着电瓶车送人到地铁站的情况,并且还用布条挡住车牌了。
- 还是开电车做运营,成本比较低,比油车低不少啊。
- 还是有香港车在开的,坐俊杰车时,看到右侧的一辆埃尔法,左驾驶位上没有人,我惊呼“自动驾驶了”,后来才知道是香港的车,毕竟人家是右侧驾驶。(埃尔法在深圳还是看到几辆的,在南京是没见)
三、建筑
- 深圳基本都是高楼,有一些握手楼(自己建的城中村),都是10层左右,还整有电梯,可能是由于前期空间不够,只能往天上扩。
- 以前只是看新闻说是有一栋楼收租没有太多感触,真的在人家楼下了,还是有点震撼的,这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啦,倒不是建楼本身,而是个生蛋的鸡啊,不断拥有现金流那种。
- 打车小哥聊了一下,原来N年前这种宅基地可以买卖的啊。有时候,你看到稀缺性,砸锅卖铁也要买下来啊。这大概就是通过认知来挣钱了,当然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些手段吧。
- 在凤凰山公园下面,就看到了这一幕,有些私产的楼,都快赶上人家小区的高度了,但比较好的是公共空间比较宽敞,毕竟楼跟楼都握手了,公共空间都没有的话,会不会太闷了呢。
- 市区的商业建筑和交通,也有点类似于香港那种,会做成两层底商的样式,下面有人,车混行的交通,让你感觉在地下似的,其实又不是,然后几栋建筑物连成片,二楼只有人行道,也算是底商,不知道跟谁学的,有点精明啊。
结束
- 深圳很值得各个城市和人去学习啊,最开始只是一个宝安县下面的镇,短短40年,就成为一线城市,把握住了大势。
- 4个经济特区,也就深圳特区如此出类拔萃啊。
- 全文写了30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