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20闹铃响,迷迷糊糊地关掉继续睡,突然意识到今天要去城里开会的。呃,不能睡了,得赶紧起床。5:30。
宿舍外还黑乎乎一片,几个墙角灯忽明忽暗,一个人也没有,我不禁有点胆怯。匆匆忙忙洗漱、扎头发、换衣服。再拿起手机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第一班进城的车赶不上了,第二班还宽裕一点。
拿起车钥匙,背上包准备出门。走了两步又返回去拿了同事的大门钥匙。天还这么黑,门卫大叔还没起吧,怎么好叫醒他。
拿着钥匙到了大门口,天黑,看不清哪个钥匙是。正摸索之际,看到门卫室亮灯了,宋叔已经穿好衣服出来了。
宋叔:干嘛去啊?
我:去城里开会,叔。
宋叔:这么早啊!
开上车,奔镇上。快六点了,天还是黑的。对向大货车的灯是真亮啊,一照什么也看不见。我从内道转到外道上,跟着前车慢慢走。时刻注意着路边有没有骑电动车、三轮车的行人,外道也不安全。
好在车站在国道边上,倒是交通方便,不到20分钟就开到了。第一班公交车已经走了,6:20的已经在准备发车,好,不晚。还有10分钟时间,可以去买个早餐。
一边跑一边回头看,怕公交车突然开走了,不确定是不是一定6:20发车。买了一根油条,一小杯小米粥,拎着,跑回去坐车。
2
6:20准时发车,一分不差。车上已经有十几个人,都是老人、中年人,这个点坐车的年轻人不多。
719路,这是一趟从镇上去城区的公交车,单程1个小时,是镇上去城里比较方便的线路。走亲串友、进城打工、去超市商场的、办理各种业务的人,几乎每天都坐的满满的。
青灰色、黑色、花色,穿着朴素的乡里乡亲,上车后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啦上两句。
吃了吗?上哪去?天冷天热?棒子收了没?孩子在哪上班?孙子多大了……听他们拉呱,我一点也不觉得聒噪,这拉呱,已经很少能听到了。
拎着油,提着土鸡蛋,布包里装着各种好东西,满心欢喜地来坐车。她要去哪里?是去看已经在城里安家了的孩子,还是去看刚出生的孙子孙女,还是去走老亲戚。
秋收刚过,玉米进仓,新麦已下播,想来他们正可以歇息几天。他们的面容让我感觉踏实,他们手里的土鸡蛋让我羡慕的很。
我一直觉得,这趟公交车载的不单单是乘客,更是是满满的人间烟火。一年四季,年年月月,从晨到暮,是岁月,也是生活。
3
我听过最多的就是“去区医院”,似乎“区医院”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站点。就像我这次去某小学开会,也是在附近下车。
在这趟车上,我见过无数次一个或一对的老人,拎着做CT的片子从路边上车,到区医院下车。我不喜欢这个场景,尤其不喜欢那个CT袋子,既不保护隐私,又不方便携带,只能这么拎着。
每当我看到老人独自拎着这么个大白袋子在区医院下车,我就在想:他的子女呢?为什么没有陪着。他们会自己挂号缴费、取单拿药吗?能找到各个科室吗?会用手机支付吗?他们会在某一刻觉得孤单无助吗?
想到这里,我又想到我自己的父母,我沉默了。我自己的父母,难道不是和他们一样吗?
我看向窗外,不能再想下去。
4
朦胧,渐明,不过6:30多一点,天已经全亮了。车往前开,树往后退,已经颇有些秋的意味了。
从一路的村村落落到一排排高楼林立,从一片片庄稼地到一条条正在施工的柏油马路,从镇上,我到了城里。
开会的小学就在这条线路上,从区医院前一站下车,走几分钟就到了。
平时不常进城,对各条道路不太熟悉,且国道大车多,每次自己开车来都高度紧张。坐公交车虽然需要早起一会儿,但心里是轻松的。
看看风景,闭闭眼,感受这一路不急不躁的旅程。在这个什么都讲快的年代,慢下来,心里多么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