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主客体学》理论介绍

《主客体学》理论介绍

作者: 韩妙第 | 来源:发表于2023-07-07 19:51 被阅读0次

《主客体学》

作者:韩妙第

 

图片来自施晶晶“不要让不幸再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文

日期:2023年07月08日

 

 

《主客体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年07月08日

 

一.链接

链接是一种系统思维、体系思维的方法,它将不同领域的元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知识,以价值为导向,通过相关性、相似性以及共生性为机制进行链接,帮助不同领域的元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知识进行跨界组合,形成知识集聚,组合成高纬度的立体化的知识综合共同体。从而使得知识通过聚变之后,产生更强大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优化能力、权利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二.连续

连续性指的是作为逻辑关系中的前后要素是一脉相承,有始有终的关联,是缺一不可的系统一份子。在分类行为中,所谓连续性,是指分类行为中不同类别资料、信息以及科目在被检索时呈现出一环连一环的毗连性、关系性以及递归性。即在检索时由于不同类别资料、信息以及科目代表着不同的学科、专科以及全科等领域知识。连续性的一种机制使得这些不同类别资料、信息以及科目能够完美、有机以及整体得按照知识关联的要求无差异地衔接和连贯在一起,各个部分等同,都彼此同一。

 

三.延伸性

延伸,意思是延长、分裂并且不断地扩大,向着未知的疆域渗透、扩展以及挺进。显然,延伸的状态就是通过扩大宽度、大小、范围、距离以及深度这五种过程完成。在延伸的扩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借助某些支点、节点的支撑结构。通过这些不同类别、功能以及职能等属性的架构形成系统、体系以及模块,并使得主客体的信息通过这些支点、节点支撑起的系统、体系以及模块,传递起各种参数、命令以及资讯等的信息等的贯彻执行过程。自然,这种延伸通过一个结构、系统、体系、网页抑或模块传递向下一个目标彼此间形成连接关系,而所指向的目标又可以是另一个结构、系统、体系、网页抑或模块,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图片、电子邮件地址、文件、甚至是应用程序。

 

四.定义性

什么是主客体?

由于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一个独立的人既能作为主体,既可以个体面貌出现,也可以作为客体,不断地吸收、消化以及储存各种资源。因此,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往往会与其它的个体通过身份的主次定义来确定彼此的组合关系。在这种组合关系中,作为组合关系中的彼此双方个体将对方作为自己个体的另一半。因而在组合的关系中为了这个组合体的可持续运转就针对对方采取工具性、组织性以及生机性的生存策略,使得自身以及对方在这个组合体中可以以主体抑或客体的身份使得主客体这一独特的组合机制、面貌以及组织出现。

五.概念性

什么是主客体?

主客体,即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着资源外溢和资源接受的组合机制。这种组合机制是通过由此及彼的信息传递,显示着组合机制中两个独立个体彼此存在着主次顺延的联动关系。显然,作为主客体这种组合机制的指导思想是由联结性、对称性以及共生性组成。在这种组合机制中,主客体的关系蕴含着工具性、组织性以及生机性的生存策略,并在具体的运转时秉持兼容性、耦合性以及互补性的原则,更在现象层面显现出链接性、连续性以及延伸性的特征。最终通过现实性、动机性以及诉求性三种类别体现了主客体这一组织的不同形式。

结语:

在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事物组合状态。有个体、团体、集体、群体、具体、整体、总体、主体、客体,但是如何对两个独立的个体组合现象进行定义?

首先,主客体的存在是基于现实中报团取暖以及求同存异的策略而走到一起。其次,作为主客体这种组织机制也为主客体中主体以及客体这两种个体提供了借助对方力量来实现自身发展动机的愿景。最后,作为主客体这种共生体的存在,就是通过合作共同获取资源、知识以及财富后采取各取所需的方式维系这一共生体的存在。因而,作为主客体这一组合机制在针对具体对象进行接触过程中,会将各自既往的体验、知识、能力以及感知状态直接、间接以及关联地思考和联想,进而彼此共同达到了解、掌握以及驾驭客观世界事物的境界,从而直达事物内涵的本质与其外在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然后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针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形成知道并且能够识别的经验和消化的状态。这个过程有时候需要主体与客体携手共同努力,达成共同愿景。

自然,《主客体学》理论就是研究共生机制中存在的主次关系这一独特组合状态,根据需求差异而出现的分享状态而彼此及时调整彼此的身份和地位。无论如何,主客体中的主体和客体彼此之间基于共生思想而存在。并且根据这种主次共生的共生原则使得主体愿意与客体分享彼此的利益界限、境界以及追求。显然,主客体这种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关于人类认知、学习以及传授知识的综合性现象,产生于这样一个原因:知识以及知识内容往往不是先天性垄断或分割而独立存在,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由于自身的卓越的认知能力。在掌握知识的效率、境界以及品质方面由于有着先天性匮乏,他必须在既作为主体的角色存在,又可以作为客体的角色存在。这也就是目前产学研结合机制存在的原因。所以,《主客体学》理论针对的对象就是组合机制中有着主次关系并彼此分享一个整体事物的耦合机制。

《主客体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年07月08日

第一章:主客体现象┉┉┉┉┉┉┉┉┉┉┉┉┉┉┉┉┉┉┉┉┉┉┉┉┉┉┉┉(001

一.主客体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定义性┉┉┉┉┉┉┉┉┉┉┉┉┉┉┉┉┉┉┉┉┉┉┉┉┉┉┉┉┉┉┉(001

 

二.主客体特征┉┉┉┉┉┉┉┉┉┉┉┉┉┉┉┉┉┉┉┉┉┉┉┉┉┉┉┉┉┉(001

(一)链接┉┉┉┉┉┉┉┉┉┉┉┉┉┉┉┉┉┉┉┉┉┉┉┉┉┉┉┉┉┉┉(001)

(二)连续┉┉┉┉┉┉┉┉┉┉┉┉┉┉┉┉┉┉┉┉┉┉┉┉┉┉┉┉┉┉┉(001)

(三)延伸性┉┉┉┉┉┉┉┉┉┉┉┉┉┉┉┉┉┉┉┉┉┉┉┉┉┉┉┉┉┉(080

 

三.主客体类别┉┉┉┉┉┉┉┉┉┉┉┉┉┉┉┉┉┉┉┉┉┉┉┉┉┉┉┉┉┉(001

(一)现实性┉┉┉┉┉┉┉┉┉┉┉┉┉┉┉┉┉┉┉┉┉┉┉┉┉┉┉┉┉┉┉(001)

(二)动机性┉┉┉┉┉┉┉┉┉┉┉┉┉┉┉┉┉┉┉┉┉┉┉┉┉┉┉┉┉┉┉(001)

(三)竞争性┉┉┉┉┉┉┉┉┉┉┉┉┉┉┉┉┉┉┉┉┉┉┉┉┉┉┉┉┉┉┉(001)

第二章:主客体形态┉┉┉┉┉┉┉┉┉┉┉┉┉┉┉┉┉┉┉┉┉┉┉┉┉┉┉┉(001

一.主客体思想┉┉┉┉┉┉┉┉┉┉┉┉┉┉┉┉┉┉┉┉┉┉┉┉┉┉┉┉┉┉(001

(一)联结性┉┉┉┉┉┉┉┉┉┉┉┉┉┉┉┉┉┉┉┉┉┉┉┉┉┉┉┉┉┉┉(001)

(二)对称性┉┉┉┉┉┉┉┉┉┉┉┉┉┉┉┉┉┉┉┉┉┉┉┉┉┉┉┉┉┉┉(001)

(三)共生性┉┉┉┉┉┉┉┉┉┉┉┉┉┉┉┉┉┉┉┉┉┉┉┉┉┉┉┉┉┉┉(001)

二.主客体程序┉┉┉┉┉┉┉┉┉┉┉┉┉┉┉┉┉┉┉┉┉┉┉┉┉┉┉┉┉┉(001

(一)平等性┉┉┉┉┉┉┉┉┉┉┉┉┉┉┉┉┉┉┉┉┉┉┉┉┉┉┉┉┉┉┉(001

(二)等性┉┉┉┉┉┉┉┉┉┉┉┉┉┉┉┉┉┉┉┉┉┉┉┉┉┉┉┉┉┉┉(001

(三)等性┉┉┉┉┉┉┉┉┉┉┉┉┉┉┉┉┉┉┉┉┉┉┉┉┉┉┉┉┉┉┉(001

三.主客体形式┉┉┉┉┉┉┉┉┉┉┉┉┉┉┉┉┉┉┉┉┉┉┉┉┉┉┉┉┉┉(001

分工性┉┉┉┉┉┉┉┉┉┉┉┉┉┉┉┉┉┉┉┉┉┉┉┉┉┉┉┉┉┉┉(001)

协同性┉┉┉┉┉┉┉┉┉┉┉┉┉┉┉┉┉┉┉┉┉┉┉┉┉┉┉┉┉┉┉(001)

互助性┉┉┉┉┉┉┉┉┉┉┉┉┉┉┉┉┉┉┉┉┉┉┉┉┉┉┉┉┉┉┉(001)

第三章:主客体本质┉┉┉┉┉┉┉┉┉┉┉┉┉┉┉┉┉┉┉┉┉┉┉┉┉┉┉┉(001

一.主客体原因┉┉┉┉┉┉┉┉┉┉┉┉┉┉┉┉┉┉┉┉┉┉┉┉┉┉┉┉┉┉(001

(一)工具┉┉┉┉┉┉┉┉┉┉┉┉┉┉┉┉┉┉┉┉┉┉┉┉┉┉┉┉┉┉┉(001)

(二)组织┉┉┉┉┉┉┉┉┉┉┉┉┉┉┉┉┉┉┉┉┉┉┉┉┉┉┉┉┉┉┉(001)

(三)生机┉┉┉┉┉┉┉┉┉┉┉┉┉┉┉┉┉┉┉┉┉┉┉┉┉┉┉┉┉┉(080

 

二.主客体目的┉┉┉┉┉┉┉┉┉┉┉┉┉┉┉┉┉┉┉┉┉┉┉┉┉┉┉┉┉┉(001

(一)有机性┉┉┉┉┉┉┉┉┉┉┉┉┉┉┉┉┉┉┉┉┉┉┉┉┉┉┉┉┉┉┉(001)

(二)适应性┉┉┉┉┉┉┉┉┉┉┉┉┉┉┉┉┉┉┉┉┉┉┉┉┉┉┉┉┉┉┉(001)

(三)调和性┉┉┉┉┉┉┉┉┉┉┉┉┉┉┉┉┉┉┉┉┉┉┉┉┉┉┉┉┉┉┉(001)

 

三.主客体功能┉┉┉┉┉┉┉┉┉┉┉┉┉┉┉┉┉┉┉┉┉┉┉┉┉┉┉┉┉┉(001

(一)正常性┉┉┉┉┉┉┉┉┉┉┉┉┉┉┉┉┉┉┉┉┉┉┉┉┉┉┉┉┉┉┉(001

(二)分裂性┉┉┉┉┉┉┉┉┉┉┉┉┉┉┉┉┉┉┉┉┉┉┉┉┉┉┉┉┉┉┉(001

(三)反智性┉┉┉┉┉┉┉┉┉┉┉┉┉┉┉┉┉┉┉┉┉┉┉┉┉┉┉┉┉┉┉(001

第四章:主客体规律┉┉┉┉┉┉┉┉┉┉┉┉┉┉┉┉┉┉┉┉┉┉┉┉┉┉┉┉(001)

一.主客体原则┉┉┉┉┉┉┉┉┉┉┉┉┉┉┉┉┉┉┉┉┉┉┉┉┉┉┉┉┉┉(001)

(一)兼容┉┉┉┉┉┉┉┉┉┉┉┉┉┉┉┉┉┉┉┉┉┉┉┉┉┉┉┉┉┉┉(001)

(二)耦合┉┉┉┉┉┉┉┉┉┉┉┉┉┉┉┉┉┉┉┉┉┉┉┉┉┉┉┉┉┉┉(001)

(三)互补性┉┉┉┉┉┉┉┉┉┉┉┉┉┉┉┉┉┉┉┉┉┉┉┉┉┉┉┉┉┉(080

 

二.主客体方法┉┉┉┉┉┉┉┉┉┉┉┉┉┉┉┉┉┉┉┉┉┉┉┉┉┉┉┉┉┉(001)

(一)互联性┉┉┉┉┉┉┉┉┉┉┉┉┉┉┉┉┉┉┉┉┉┉┉┉┉┉┉┉┉┉┉(001)

(二)┉┉┉┉┉┉┉┉┉┉┉┉┉┉┉┉┉┉┉┉┉┉┉┉┉┉┉┉┉┉┉(001)

(三)互利性┉┉┉┉┉┉┉┉┉┉┉┉┉┉┉┉┉┉┉┉┉┉┉┉┉┉┉┉┉┉(080

 

三.主客体形式┉┉┉┉┉┉┉┉┉┉┉┉┉┉┉┉┉┉┉┉┉┉┉┉┉┉┉┉┉┉(001)

(一)利交性┉┉┉┉┉┉┉┉┉┉┉┉┉┉┉┉┉┉┉┉┉┉┉┉┉┉┉┉┉┉┉(001)

(二)利益┉┉┉┉┉┉┉┉┉┉┉┉┉┉┉┉┉┉┉┉┉┉┉┉┉┉┉┉┉┉┉(001)

(三)利┉┉┉┉┉┉┉┉┉┉┉┉┉┉┉┉┉┉┉┉┉┉┉┉┉┉┉┉┉┉(080

第五章:主客体价值┉┉┉┉┉┉┉┉┉┉┉┉┉┉┉┉┉┉┉┉┉┉┉┉┉┉┉┉(001

一.主客体规律价值┉┉┉┉┉┉┉┉┉┉┉┉┉┉┉┉┉┉┉┉┉┉┉┉┉┉┉┉(001

(一)客观性┉┉┉┉┉┉┉┉┉┉┉┉┉┉┉┉┉┉┉┉┉┉┉┉┉┉┉┉┉┉┉(001)

(二)稳定性┉┉┉┉┉┉┉┉┉┉┉┉┉┉┉┉┉┉┉┉┉┉┉┉┉┉┉┉┉┉┉(001)

(三)重复性┉┉┉┉┉┉┉┉┉┉┉┉┉┉┉┉┉┉┉┉┉┉┉┉┉┉┉┉┉┉┉(001)

二.主客体制度价值┉┉┉┉┉┉┉┉┉┉┉┉┉┉┉┉┉┉┉┉┉┉┉┉┉┉┉┉(001

(一)政┉┉┉┉┉┉┉┉┉┉┉┉┉┉┉┉┉┉┉┉┉┉┉┉┉┉┉┉┉┉┉(001

(二)全局性┉┉┉┉┉┉┉┉┉┉┉┉┉┉┉┉┉┉┉┉┉┉┉┉┉┉┉┉┉┉┉(001

(三)普适性┉┉┉┉┉┉┉┉┉┉┉┉┉┉┉┉┉┉┉┉┉┉┉┉┉┉┉┉┉┉┉(001

三.主客体机制价值┉┉┉┉┉┉┉┉┉┉┉┉┉┉┉┉┉┉┉┉┉┉┉┉┉┉┉┉(001

(一)闪聚┉┉┉┉┉┉┉┉┉┉┉┉┉┉┉┉┉┉┉┉┉┉┉┉┉┉┉┉┉┉┉(001)

(二)集聚┉┉┉┉┉┉┉┉┉┉┉┉┉┉┉┉┉┉┉┉┉┉┉┉┉┉┉┉┉┉┉(001)

(三)类聚┉┉┉┉┉┉┉┉┉┉┉┉┉┉┉┉┉┉┉┉┉┉┉┉┉┉┉┉┉┉(080

相关文章

  •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上)

    客体关系理论:概述 一、概述 看重儿童前恋母期。 精神分析理论是父亲占据核心地位,而客体关系理论则是母亲。 客体:...

  • 客体关系理论概论

    客体关系理论:概论 1. 较之弗洛伊德的理论,客体关系所看重的是儿童前恋母期的发展。 2. 客体关系中的客体是指人...

  • 08.14《客体关系理论》卓丽,坚持分享第2077天

    《客体关系理论》卓丽,坚持分享第2077天(2020.08.14星期五):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人的成长的土壤就...

  • 客体关系理论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投入地爱一个人。可是我们却经常陷入痛苦,王小波曾经说过,“人类痛苦的本质是对...

  • 人格心理学-第三篇-第五章

    20211210第三篇新精神分析学派第五章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

  • 85/100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一)

    第一章客体关系理论:概述 一、概述 看重儿童前恋母期。 精神分析理论是父亲占据核心地位,而客体关系理论则是母亲。 ...

  • 超越自卑(570)

    今天我想用客体理论,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展现及改变。所谓的客体,说的就是除了自我这个主体之外的那些客体,客体和自己...

  • 自体理论与客体理论

    一、自恋人格障碍: 1、基本精神病理位于自体 2、自体需求的重新激活;自体客体对自体需求不回应的重新激活;自体和自...

  • 30天共同学习分享—8性格

    原文: 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是对客体关系理论的概括性表达。 客体关系理论 Object-relatio...

  • 客体关系学备忘录NO.7 细说施虐与受虐结构

    客体关系学课程将走进克莱因理论,这次课上涉及到“内射性认同”和“投射性认同”等理论点,这些点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品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主客体学》理论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rd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