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错峰出游,登中岳嵩山的太室山峻极峰。
上山时,电瓶车将我们送到海拔600多米的高处,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嵩山太室山的峻极峰,海拔1491.73米,从我们开始徒步登山处到主峰,还有垂直高度800多米,不算没有石阶的人行步道,大约要爬4500级台阶,
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位拿着扁担和竹杆的挑夫正从山上往山下的方向走。
我问还要多久我们才能到山顶,也问他早上几点开始上山。
黑瘦又精壮的挑夫告诉我,从这儿到山顶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路,如果走得快,大概得走3个小时。他说自己每天早上4、5点钟就开始上山了。
我盘算了一下,他已经整整在山路上跋涉了5个多小时,估计步行到山脚下,怎么也得再走个把小时。
继续往山下走的挑夫,悠闲的哼起了红歌,自由又欢快的旋律,在他身后飘得好远好远。
在登山沿途可以休息的地方,看到有上了年纪的售卖者,饮料、水、零食和凉皮、米皮等小吃是他们经营的主要商品。估计所有货物都是挑夫们用扁担和肩膀一担一担挑上来的。
登山时走过一处又一处即陡且长的石阶,被轻装而行的我戏称为“绝望”的台阶。不知道那些重载的挑夫,每天是如何一阶一阶没有休止的上上下下。
从海拔600多米爬到接近海拔1500米,我耗时4个小时,热汗一波接一波,而且登顶时,明显感觉到了疲劳。
下山时,在海拔接近800米处,遇到了上山时遇到的那位稍年轻挑夫,感觉到他肩上的扁担很重。
挑夫一只手拉着前边扁担垂下来的挑绳,一只手拄着竹竿。每迈出一步,身体都会艰难的晃动一下。
竹竿用力触到石阶上,发出一种重重撞击地面后产生的“嗒,嗒”声。
他用自己的双肩,挑着一家人的生活,也挑着他年轻时的梦想,更挑着儿女的希望和未来。
快到山脚下的时候,又遇到一位早上见过的年长挑夫。
看他摇摇晃晃走在紧邻石阶边缘人为踩出的山路上,一只手用力拄着的竹竿,即给他助力也帮他保持平衡。
他肩上的担子应该特别重。扁担两侧挑着的白色丝袋子里,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往山上挑的,除了能吃的食物还会有什么呢?
我好奇的问挑夫:您挑的是米吗?
他说是沙。
难怪那么重!
我问为什么要往山上挑沙。
他说维修。
挑夫气喘吁吁回答我的问话,脚步愈发蹒跚。
原来嵩山上所有基建项目用的建材,都是挑夫们这样一担一担挑上去的。
先生制止我向挑夫问话:说话会让挑夫泄气,更累!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无论赚钱多寡,无论成就大小,不都像这负重前行的挑夫一样吗?遇到困难,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我回头望着努力向嵩山顶上走去的挑夫,又转头看看自己脚下的石阶,默默加快了下山的脚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7419/5642bd39491ac6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7419/43c5e74cb8705a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7419/a1106468cf51b2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