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代的生活好了,可是在有些事情上我却不这样认为。就拿住房来说,现在年轻人买一套房多费劲呀,而我们那个时候结婚就可以分房,虽然房子不大,但是总有一个栖息的地方。
我的第一套房子就是一个筒子楼,一个门里住两家,一家一室,合用一个厨房,卫生间,有些像现在的群租。房子虽小五脏俱全,打开打门,穿过走廊,第一户就是我家,再打开门一览无余,床旁一个二人座的沙发,前面一个茶几兼有餐桌写字台放杂物的功用,铺着地板革,用的时间一长都开了边,用东西遮挡一下也还好。就是这样一个小屋,记载着我最初的婚姻生活。
因为合住,所以多了一些热闹。 你家做点儿吃的给我家送来,我家做点儿吃的,给你家送去,这都不叫事儿。那时年轻很贪玩,周末几对年轻人聚在一起下一锅面条,打一锅卤,快战快决吃完饭,就坐在一起打“拖拉机”,往往男的一伙儿女的一伙儿,打着打着,夫妻俩就开始打嘴仗,男的让着还好,较真的话就会出现一场灾难性的家庭战争。在那里我打牌是“臭”的,也判断不出谁出的牌好,谁出的差,所以战争很少在我身上发生。那几年每个周末的晚上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也就是那几年,因为没有宝宝过得自由自在,后来大家各自有了孩子,还有一对离婚了,牌局也就散了。现在想想那得耽误多少时间啊,但也就是年轻,似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耗。
后来托孩子的福,因为添了人口,分了一室一厅,可以独住。50多平米,放上孩子的东西,也剩不下多大地方,但还是预备了一个小书桌,在桌前挂上一幅字,那幅字至今还记得,写的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求当地书画协会杨老师写的。每每忙完一天工作,哄睡孩子,拉上帘子,在灯下备课,读书,听一段巴赫,这里就成了我的小天地。这个房子也记录着孩子成长的过程,门上贴着认字读拼音的图片,孩子画的画。门框上每年都会给孩子量量个头刻上一道,在搬家时,门上已经有五道了。
从现在的角度看那段生活应该是艰苦的,但在当时却很知足。如果换成现在和别人合住在一个屋檐下,还会知足吗?是不是会想,攢钱,按揭,买房,还房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成长在哪个时代就打造哪个时代的精神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