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教学理论
2022.3.25《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新课标 新教材

2022.3.25《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新课标 新教材

作者: 向青草更青处 | 来源:发表于2022-03-30 22:04 被阅读0次

第三辑  “聚焦语用”与“读书为要”——语文课要聚焦语用

语文课最要下功夫的就是阅读,是书面语言的学习。现在的语文课虽然也注重阅读教学,但对于阅读方法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做得不够。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等,都有技巧方法,需要一一学习。但是我们对这些方法技能的传授仍然很粗,这些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很不够。你教学生默读,总要给点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又读得快。不会默读就读不快。

我读博士时上英语课,教我们的是美国老师,他每次课发一摞材料,要求15分钟看完。我们很紧张,但不断练习,水平就上去了。这位老师注重教方法:不让一个词一个词从左到右往下读,而要求视线跳跃,尽量扩大扫视范围,捕捉重点字词;尽量快地往下看,能大致懂得意思就不停下来,碰到生词可以猜,不马上查字典;文章开头以及每一段的开头特别注意弄清楚基本意思,读的是语义单元;等等。我们就这样掌握了默读、浏览的方法。

几乎每一课都是精读,“精”在哪里?在字词句、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当然也有必要,可是偏偏没有教给方法,没能把精读的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像这两堂课都是要求教默读的,那么最好就有默读方法的提示,要具体,有练习,不能只是笼统的要求。你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很多教材的练习题也都有类似的要求。可是怎么去抓关键词?有什么可以操作的方法?

略读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

其实以“精读”和“略读”来区分课型,不够贴切,因为“精读”“略读”都是阅读方法,在精读课中也会学到略读,比如浏览、快读等。同样,略读课中有时也需要来一点精读的。所以,我们编制新教材时,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吸收了杨茂枝等一些专家的意见,有意加大精读与略读的区分度,让两种课型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略读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新的教材中,我们已经把“精读”改成“教读”,“略读”改成“自读”。“教读”课安排有预习,思考题也比较多,照顾到方法的提示与练习。“自读”课有导读,还有旁批提示,引导学生顺利阅读,理解课文,激发思考。

新教材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就是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有的在课文后面提出课外阅读的书目,有的在“名著导读”中建议课外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等等。这样,新的语文教材就建构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我们的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3.25《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新课标 新教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zr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