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2〕,其材不足以备器用〔3〕,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4〕。故讲事以度轨量〔5〕,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6〕,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7〕,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8〕,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9〕,入而振旅〔10〕,归而饮至〔11〕,以数军实〔12〕。昭文章〔13〕,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14〕,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15〕,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注释】
〔1〕公:鲁隐公。 如:往。 棠: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
〔2〕讲:讲习。 大事:指祭祀与军事。
〔3〕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4〕纳:纳入。 轨物:法度礼制。
〔5〕度:衡量。
〔6〕章:彰明,发扬。
〔7〕亟:多次,屡次。
〔8〕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对四季打猎的不同称呼。蒐,搜索,指猎取未怀胎的兽。苗,指猎取那些践坏庄稼的兽。狝,把兽杀死。狩,围猎,各种兽都能猎取。
〔9〕治兵:外出整治训练军队。
〔10〕振旅:军队回来后进行整顿。
〔11〕饮至:诸侯外出朝觐、盟会、作战,回来后到宗庙中饮酒庆贺。
〔12〕军实:指车马、人数、器械及所缴获的物品。
〔13〕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14〕登:装入,陈列。 俎:祭祀时用的礼器。
〔15〕皂隶:下等贱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