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瑜伽之树三

瑜伽之树三

作者: 观澜澜不惊 | 来源:发表于2022-02-06 10:46 被阅读0次

    从身体到灵魂

    瑜伽到达极点时,身体的束缚就解脱了。许多人以为单单用禅坐,在和身体没有联结的方式中,就能达到这个境界。只有当事人明白自己在禅坐中经历到的是孤绝,或完全的单独,或是圆满。

    我主张必须要通过练习体式和呼吸法来循序进入,所以有人称我是“瑜伽运动员”,好像我不认定瑜伽的最终目标是照见灵魂!我自己是通过体式的演练,变得完全投入,进而达到身心灵一体。对我来说,它是动禅(active meditation)。

    有时候体式被形容为体操运动,这是相当错误的说法,因为体式(asana)是姿势的意思,做出姿势之后,还要反省,以及反思姿势。体式不单单是运动而已,你必须观察皮肤纤维精确地和肌肉纤维平行伸展,这样动作和知觉合在一起, 心才能感受有瑜伽,有接触。联结的意思,练习体式时,如果心(通过皮肤这个知觉器官)不在当下,那么就仅仅是身体运动。

    我们来看看古籍里描写的瑜伽修炼的四个阶段,就会更清楚。《哈他瑜伽之光》、《希瓦集》(siva samhua)(另一本哈他瑜伽的重要经典)和帕坦伽利都说,瑜伽修习者有四类。

    初学者,心总是在身体的表层奔波。这个阶段你必须努力练习心灵集中(专注)。你的心四分五裂,不知道做什么,所以我们教导初学者去觉察身体的各个部位;首先观察脚,然后脚踝,把脚踝和脚连起来;接着观察膝盖,把膝盖到脚踝连起来,再把脚踝和脚连起来。

    然后往上观察臀部,把臀部膝盖,脚踝和脚连起来;然后是躯干的下半部、躯干的上半部;腋窝、颈部、脸等等。教导体式时,我们用这种方法把分裂的专注变成单一的专注状态,发展出广大而多重的智觉。不过,这仍然是在身体的表层用功。

    第二阶段是训练心去感觉行动。我们在第一阶段只要求学生专注身体不同部位之间的彼此关联。现在我们要学生“在动作的时候感觉心,心有跟着你的身体移动吗?还是心没有移动,只是在那儿观察,留意着?”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学生“跟着心走!让手指跟着你的心走,膝盖也跟着心行动。”

    一种是:身体的不同部位移动时心要到;一种是:心要跟着身体移动。这两种是不同的。第一阶段是初学期;第二个阶段是身体期。你在初学期不知道身体,只知道脚踝,膝盖等部位。到了身体期,你必须通过心知道身体是一个整体。

    等到心知道了身体,就进入第三阶段熟识期。这时你让智觉跟身体认识,就好像两个人经由第三者介绍面相识,智觉是人的弟三个工具,所以心介绍身体跟智觉认识。心对智觉说:“看看这儿发生的事,让我跟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膝盖。

    这是我的脚踝,这是我的手臂……”身体与智觉通过心的介绍,就这样两两相识了。就像有人介绍你跟我认识,我们认识了以后,那个介绍人就离开了,你和我变成了朋友。所以心退下来。智觉和身体变成一体。

    熟识之后,我们通过智觉到达第四价段——完美成熟期。当智觉感受血肉与皮肤成为一体之际,它对真我说:“来呀,来看我的作为!这时,你的姿势完美,你逐一介绍了身、心、智以及直我互相认识,它们全体一致并列呈现于体式中。这是从身体解放出来的自由。

    在这时刻,你忘了身体,因为每一个组成分子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方向流动着。帕坦伽利在第三章说::“瑜伽修行者身体移动的速度应当等同于灵魂移动的速度。”可是如果你在前面的阶段忽略了身体,就永远达不到这个境界。问题就出在这里:未知有穷,焉知无穷!

    ……………………………………

    禅定和瑜伽

    禅定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必须以个人的生命直接体验。禅定也无法教授。若有人说他在教禅定,你马上就知道这个人根本不是瑜伽修行人。

    禅定是没有傲慢、不自大地把复杂的意识领往单纯。没有道德纪律,就不可能有灵性体脸。培养道德和灵修并行,才能尝到神圣的仙露。因此,人若要走灵修的路,持戒和内修这些道德训练是必要的。

    我们之前把瑜伽分为三个部分。持戒和内修是一部分,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是第二部分,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是第三部分。持戒和内修是锻炼行动器官和知觉器官,它们是全世界共通的,并不是印度特有的,也不单单只跟瑜伽有关系,它们是要攀爬灵性智慧的阶梯,道德和心的锻炼是必要的。

    进化必须从这些基础起点开始。瑜伽科学提供了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让个人进化。这三种方法是瑜伽的第二阶段,是要下功夫的。第三阶段包含心灵集中、禅定以及三摩地。这三支是修炼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的效果,本身是不涉及修炼的。

    ,因为修炼有极大的不同,所以效果也有极大的不同。如果你工作两个小时,就拿到两个小时的酬劳;如果工作八小时,就拿到八小时的酬劳;如果你表现得积极进取,可能会加薪。生意就是这样做的。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也像这样。

    如果你努力修炼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就会得到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这些报酬,这些就是修炼的结果。你没有办法直接修炼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如果你说自己在修炼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那表示你不明白瑜伽前面的部分。我们唯有修炼了前面的部分,才有希望得到结果。

    帕坦伽利对体式的效果有什么说法?他说:“身、心的对立消失了。”(《瑜伽经》第二篇第48节)。他对呼吸法的效果有什么说法呢?他说:“遮住知识之光的盖幔除去了。心变成适当的器物来专注。”(《瑜伽经》第二篇第52一53节)什么是收摄的效果呢?他说:“通过收摄,感官不再为了满足自已的欲求而纠缠心;感官从外在世界收摄回来,帮助心往内在探究。”

    (《瑜伽经》第二篇第54节)所以说,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这三种修炼,把习者引向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的境界。帕坦伽利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字来描述心灵集中、禅定和三摩地合一的状态,就是三耶摩(samyama),也就是完全的整合。

    心灵集中的意思是专心或专注,是把专注的焦点放在身体内或外、一个特别选择的路径、部位、点或地方。心灵集中是把意思专注在单一的焦点上,来控制意识的波动。在这个修炼过程中,人学者渐渐减少心的波动,最终除去意识的所有波浪潮汐,使知者与所知合而为一。当意识在强而有力的觉知中持续这种专注,没有改变或波动,就从心灵集中的状态进入禅定。

    图片

    把油从一个瓶子倒入另一个瓶子,瓶口的油不间断地稳定而均匀地流着。同样地,专注与觉知之流也应当如此稳定而不间断。这种稳定的觉知就是禅定。禅定时发现比较大的真我的方法,是自我研习、观察、反省,与观照稳藏于内在之无限的学问。他从观察身体的过程开始,继而密切注意心的状态。

    接着融合头脑和心的智慧以深入探索深邃的冥想,借着深邃的冥想,意识与禅定的对象融合,这个主体与客体的结合,使得负责的意识变为单纯,并映照着神圣的关辉。瑜伽的效果就是,你被知识之光点燃,以纯真毫无傲慢的心维持自身全然的纯净。这是瑜伽的智慧之美:它是纯真没有傲慢的智慧。这是禅定的效果;自傲、自大和自我转化成谦卑和纯真,从而导向三摩地。

    灵魂从居所之中心均匀地散布到整个外围,就是三摩地的意思。三摩地不是出神。人进入无意识的失神状态是三摩地吗?如果是这样,三摩地就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三摩地的定义是:保持意识、并且体验到睡眠状态。

    这是什么意思?睡眠中,你什么也觉知不到、只有再醒来的时候,你说“我睡得很好”,那个在你里面说“睡得很好”的你,是观照者,就是灵魂。瑜伽修行人试着百分之百有意识地维持心、智识、意识、行动器官和知觉器官的驯服。我们的意识有三个层面:潜意识、意识和无意识。

    瑜伽修行者把意识的这三个层面归为单一的意识状态,称为超意识(super consciousness),其中没有潜意识,也没有无意识,只有意识、这是三摩地。它不容易达到,因为我们甚至还不能穿透这三层意识。我们得慢慢来,在跳到不知道、不明白的事物之前,先从明显易见的事物开始,然后朝隐而不见的目标努力。

    我说过,瑜伽是相和、相会、结合的意思,也就是把上天给我们的身、心、灵结合起来的意思。个体在身、心、灵之间有极大的分裂,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瑜伽学问可以把这些受干扰的真我的工具结合起来,这样人类就可以发展出民胞物与的一体感。

    为什么印度有六亿人口,却很少人对禅修有兴趣?相反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西方人对禅修有兴趣?因为西方人不能控制神经。总是有压力。我的同修用瑜伽来对治这个问题。对西方人来说。工作是压力,睡觉是压力,上侧所也是压力!你们儿乎总是处在压力之下,所以传授给你们的是所谓的放松的禅修。

    你们通过禅修沉静下来一阵子,就认为达到瑜伽的目标,或者认为自己的抽火觉醒了。东方人比较放松,要他们练这种禅修没有意义。相反的,他们必须学得积极、活泼些,所以瑜伽对东方人成为积极、活泼的禅修。

    常常听人说“我在修禅定”,他们认为可以把禅定从瑜伽修行里抽出来,单单修禅定就好了,不用理会之前的持戒、内修、体式、呼吸控制和收摄。别忘了,从高山流向入海的河流是一昧贯通的,河水会蒸发形成云朵,再变成雨水回到河流。

    同样地,身体之流、头脑之流和心之流,全都是一体的、从灵魂流到皮肤,再从皮肤回到灵魂。你能说你只对一段河流有兴趣,而对其余部分没兴趣?就像百川汇集成大河后流向海洋,整个人体系统也是如此汇集成一条河流,从灵魂流到皮肤,从皮肤回到灵魂。

    你怎么能说“我对心之流有兴趣”,或说“我对灵魂之流有兴趣”,却忽视身体之流?你怎能丢弃瑜伽的某些部分,认为那些不过是身体层次的东西,而禅定是灵性的?禅定不能和瑜伽分割,体式也不能和瑜伽分割。如果你接受禅定这一部分,如何能丢弃体式、呼吸法、持戒、内修这些部分?如果你丢弃这些、何不也丢掉禅定?

    身体有四肢,你忽略哪个部位?照顾哪个部位?我们的身、心、头脑,每一个部位同等重要。瑜伽也一样,你不能切割瑜伽八分支,说:“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瑜伽里的每一支都同等重要,许多人却误以为只有禅定最高明。

    观察一裸树,可以知道它的根健康或有病。你我并不是古代修行有成的圣者,无法透视树根、种子、存在的核心,可是你我必须观察外围(身体及其功能,头脑及其功能,心及其功能)。我们能从这些外层进入深处.进而明自自己存在的根,并且发现那个根是不是健康。

    瑜伽的学问始于行为规范,以建立道德、身体、心理和灵性的品行。不认识英文字母,是不可能学习英文读写的。同样地,不知道持戒、内修、体式、呼吸控制、收摄、心灵集中、禅定这些瑜伽的基础,就不可能住在真我的居所里。因此,我要求大家从外圈开始,去了解瑜伽的深度,这样你们才能进入种子。只有极少数持殊的人、能从存在的核心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之树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du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