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处处见生机》书中的第四部分:最好的生活,就是每一天都用心地过。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是应该像中流砥柱一样负起责任,还是应该随遇而安?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会出现一种儒释道兼容并蓄的状态,更有甚者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
这种状态体现了一种包容性,也难免会出现一种浮躁、矛盾和焦虑的状态。
《大学》中言“知止而后能定”,一个人知道自己一定要走的方向之后,才能真正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安静下来去走要走的路。
书中提到,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被业力所牵引的,但是它也受到我们愿力的作用。
透过后天的努力,尤其是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可以整个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孔子说“四十不惑”, 一个人从四十岁开始,就会有意无意地慢慢找出一种意志,并透过这种意志,知道自己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喜欢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你会明显感觉到生命的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意识就是你的一念,也就是你的发愿。但是这个发愿又不是简单地说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这个愿是不是能够和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进行连接。
书中提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孤寡老人王奶奶大概在八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到沈阳郊区捡垃圾,突然想到自己老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然后又想到还有很多跟她一样的孤寡老人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就立志要办一个养老院。
桥她先是跑到民政局去申办手续,然后,就找一块荒地,搭几个茅草棚,后来有人给她捐些砖头、水泥,就盖了几间房,还有很多义工来帮忙,慢慢就发展成了规模。
五六年间,就把养老院办得有声有色了。后来,养老院这块地被几个别墅区包围,变得非常值钱。
很多人六七年一下子就蹉跎过去了,而一个八十多岁的拾荒老太太,却搞成了大概上亿的一个养老院。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其实,就是生命的逼迫,逼迫之后,你要顺应这个逼迫立志,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往前走。
所以你只要想做一件事,而且立下了志向,永远也不会太晚。
道家反复讲,生命是从一到无的过程,是从后天返先天,是一个回归的过程;儒家讲中流砥柱,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其实生机就是那样的一个对抗地心引力,对抗熵的耗散,对抗无序的意志,这意志从决定中来,从愿力中来。
今天我们面临的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立回这个志向,顾住这一股生命之气,更担当、更积极地去选择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力和自己的愿力。而且一个人不管他多老,他都可以重新立下他的志向,重新出发。
作者还提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意志的人,他的身体也会很好,他们的生命状态也会充满了积极的选择和体验。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生命的觉知和决定,就会在日常成活中升起一种定力和慧心。
所以“处处见生机”讲的是,生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由纯正发心而来。你决定有,于是就有。你有光,于是世界就有了光。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处处见生机》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夜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