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每天醒来就听听有书共读。腹中有书气自华,每天这样说,每天这样听连孩子都会说啦!
每天放学后学校都会播一段话:放学啦,请注意安全!不要到河边去玩耍,不要到水库周边玩,不要在马路上奔跑……五个不要,孩子们听了一个学期之后居然也能跟着广播一起读啦。没有逼迫,没有强调,没有硬性要求,就是这样,放学之后习惯性的播放,听着,他们就会背啦!这就是习惯的魅力!
这就是习惯。哪怕只是听一段话,听着听着他就会背啦。这比你硬性的要求他去背诵要更加的容易,更加的轻松,更加的便捷!更重要的是这没有怨恨,没有埋怨,也没有不高兴,有的只有好奇,饶有兴致地听,因为他觉得那个声音挺好听的,加上他是那样的响亮号没有商量的余地,自然而然的,最后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何况这是正能量,这是一种劝导,孩子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倾听中,入耳入心入肺,真不错!
我们要求孩子去背诵的话是种强迫性,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强迫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们往往在背诵的时候是那样的苦,那样的难人,那样的时间长。而这种习惯性地播放,使他的耳朵产生的一种共鸣,他在一种习惯的滋养下,耳朵习惯的接收这个信息,并且传入到大脑中去,由开始的听不懂到后来的听懂,觉得很有趣,到最后能够朗朗上口。这便是习惯产生的巨大魔力。
在语文的背诵上可否也应用这样的一种习惯呐。我尝试了一下,觉得效果挺好。
首先把想让他们背诵的内容录在手机里,在上课十分钟或者中间休息十分钟的时候播放,孩子在那种自然而然地倾听中,慢慢的由不熟悉到熟悉,不熟练到熟练,最后会背诵!这个最好是固定的时间,比如课前十分钟,五分钟也行,形成一个习惯,孩子,他就会在这五分钟前就有一种期待,大脑皮层也就会形成一个接收信息的习惯。
我们班这个学期有一个班规,就是把努力留在今天。这个是必须每个人都要背诵的,并且把他大声的朗读出来。大声的朗读很多孩子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呢,这个学期重点培养他们大声朗读。
用课前五分钟,全体起立,开始是在班长的带领下大声朗读,熟练了之后是自己大声朗读,到最后是一组一组大声朗读出来,要求还是大声的朗读。孩子们在这种反反复复的倾听中自然而然就熟能生巧——大声朗读现在已不成问题。
经过了五个星期的训练,孩子们能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朗读诗歌。
今天是中秋佳节,我在我们的群里边动员孩子们读一首诗歌。全班50人有35人踊跃报名,并且在群里边大声朗读。一个个读得有声有色,有好几个还给自己配上了音乐真是中秋佳节的一份美餐。
这个中秋佳节过的非同寻常。这就是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接下来还要继续把这种习惯一直贯穿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