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电影:《蓝》:“自由”即自由之囚禁

电影:《蓝》:“自由”即自由之囚禁

作者: 半个错别字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9:20 被阅读58次

    《蓝》:“自由”即自由之囚禁

    文/半个错别字(2018.10.07)公众号:bangeuobiezi

    电影《蓝》是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成名之作“红白蓝”三部曲之一,他靠这三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才华,毫无疑问地奠定了近代电影大师的地位,然后像一颗刚刚升至天空的星辰,在人们惊叹于它璀璨夺目的星光时,却又瞬然即逝,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赞美。

    蓝色是法国国旗三色之一,是自由的象征。

    《蓝》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关于个体如何获得自由的过程。

    林达在“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书目中讲西方民主国家的自由时,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讲“不自由”来论述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影片《蓝》中讲自由时,是借用“上帝的手”,让女主角茱莉失去所有现实社会中的束缚,而获得“奢侈”的自由——物质足备,而不用为生计发愁的自由,然后看看我们寻常人眼中的“自由”到底是怎么样的?

    《蓝》这部电影开头,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茱莉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家庭的毁灭意味着社会责任——外在束缚的解除,为了避免和过往再发生纠缠,茱莉试图对自己的过往彻底“清零”:无偿变卖房产、将丈夫财产汇到死人账户、和情人交欢(玷污自己)后消失、搬到一个和任何熟人没有交集也不存在孩子的陌生房子……但在试图“清零”的过程中,茱莉发现她根本没法和过往完全切断联系:情人奥利佛百折不回头地找到了她、事故现场的目击者安东尼试图归还她项链、她躲避居住区的孩子却无法躲避游泳池的孩子、她在妓女工作场所的电视上看到了逝去丈夫的情人、在她专注自我时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响起的丈夫生前创作的曲子……..茱莉的这种心理体验通过她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妈妈家中的电视镜头——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蹦极时,人间肉身在向深渊处坠落,但身后却总有一根绳子牵引着他——表达的非常到位——无论茱莉通过任何方法“清零”过往,而试图获得自由,但发生过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深深地潜藏在她记忆泥土的深处,只要机缘巧合,这些过往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总会如潮水般涌出来…..

    按照政治哲学的观点,自由是免于外在和内在束缚的选择。然而茱莉对外在的束缚进行清零,却无法对过往的内在的心理体验进行清零,尤其是她内心深处的挚爱——与生前的丈夫合作的欧洲大融合的交响乐,会在心理最无提防的时候,汾涌而来。

    当茱莉在“自由”之中惨遭自由之囚禁时,一些事情慢慢地改变了她。

    当她问妓女你为何选择这份工作时,妓女说,我喜欢啊——即使妓女也要遭遇到父亲到色情场所的伦理尴尬,但这并不妨碍她内心的选择。

    当她获知深爱自己的老公居然还有一个同样深爱的情人时,她明白“人之常情”的伦理原来这么脆弱,脆弱地她竟然找不到恨对方的理由。

    当她碰到“四海为家”且有着不同寻常音乐禀赋的流浪汉,在吹响和她原创曲目极其类似的节奏的同时,还可以和一个富婆言谈甚欢地走下豪车——这种能在米兰-昆德拉“轻”与“重”中游刃有余的行为居然是流浪汉 “人生的追求”自由选择时。

    当她看到情人奥利佛努力尝试完成丈夫生前未完的编曲——他并不惧怕活在茱莉生前丈夫的大师的光环下,也并不惧怕人们对于茱莉背后“操刀”的怀疑——而是基于对于茱莉的爱,去完成茱莉的爱之所爱——同时做好将茱莉的功劳推到幕前(这毫无疑问某种程度上是对他才华的否定,就连茱莉生前的丈夫也没有这种勇气)——奥利佛这种勇敢追求自我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她。

    人是社会的群居动物,是无法摒弃所有社会关系网而独立生活的。即使你剪破眼下身体周遭的网线,让自己失去束缚,获得自由——但你貌似获得“自由”的身体依然会落到另外一张网中,这张网和之前的网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彼此相连,它通过那些你“看不见”的网线随时随地向你传达上一张网的身心经历和情感体验——所有的经历都是“因”,这些“因”的种子一旦埋入地下,是挖不出来的,是铲除不掉的,我们“忘掉”它们的办法是以“放下”的心态积极“自由”地面对当下——当奥利佛说,虽然他不累,但并不打算去找茱莉时,茱莉却勇敢地去找奥利佛了——放下对过往的纠缠,放下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在肉体之爱(与情人奥利佛交欢)和心灵之爱(和奥利佛共同谱曲对音乐梦想的追求)之中重获生命的自由。

    至此,电影《蓝》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斩断外在的束缚,才能让内在获得自由,而是首先获得真正内在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对既往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义或是独立思考做出的抉择——一个男人可以爱上两个女人,妓女的工作并无尊卑高下等等,再从“内在的选择”扩延到“外在的行动”,才是获得真正自由的方法。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图景是茱莉眼睛中的那一点点光——在电影所有角色的面部镜头中,茱莉的脸部所占屏幕的比例比所有的角色都大——我想导演是为了让观众清晰地看到茱莉那双深邃黑色的眸子,无论是背光还是逆光,无论是悲伤还是在默视时,都有一点点光在闪烁——她那双眸子里黑色的忧伤并不能遮蔽她内心对于“自由之光”的向往——即使生活再糟糕透顶,万般围困,都不能阻挡我们破茧重生,微笑着去勇敢地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

    电影《蓝》整部影片中频繁响起的茱莉丈夫生前创作的那首“欧洲大融合交响乐”——由12支乐队在12个州巡回演出——这首交响乐融合了不同民族乐器:小提琴、钢琴、小号、长笛——虽然演奏音乐的器具不同,但音乐的本质是不分民族和国界的——共同信仰宗教背景下的《圣经》中所传达的“爱和自由”的主题是人类想通的——自己即他人,爱自己才是获得真正自由的唯一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蓝》:“自由”即自由之囚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og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