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乘地铁时,读到一篇令人心动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作手法独特,没有拗口的字没有故事情节。但文章的开篇和每一段开头,都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像是在谈一件不起眼的事,实际则是在表达另外一种意思。这种写法如同往湖中扔石头,你看到的是石头,同时也能看到湖水和水波涟漪。过后,你会慢慢想一个湖和那个扔石头的湖面开阔瞬间。
周末我特意去翻找这篇文章,试着大声朗读一遍,这样好便于加深印象,也好学习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
以下为部分截取内容。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苏童本人,但公众号排版时有几处明显错误。作为读者和写作者,这些小错误总让人不能容忍: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与一个来自北方的朋友在明孝陵漫步,突然觉得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意外首先缘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的敏感,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这座陵墓的石墙(建议本句应该删除一个“这”字),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我们的鼻孔里钻进了一股浓郁的青草或者树叶默默腐烂的气味,这气味通常要到秋天的野外才能闻到,但在明孝陵,腐烂的同时又是美好的季节提前来到了。
所以我说,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2
十八岁离开家乡之前,我走过的最远的城市就是南京。那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当时有来自江苏各地的数百名中学生聚集在建业路的党校招待所里,参加一个大规模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三天时间,一天竞赛,一天游览,一天颁奖。
现在我已经忘了那三天的大部分细节了,因为我名落孙山,没有资格品尝少年才俊们光荣的滋味,相反我记得离开南京时闷热的天气,朝天宫如何从车窗外渐渐退去,白下路太平南路上那些大伞般的梧桐树覆盖着廖落的行人和冷清的店铺,这是一座有树阴的城市。它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后来我们一大群人在火车站前的广场候车,忽然发现广场旁边的一大片水域就是玄武湖。不知是谁开了头,跑到湖边去洗手,大家纷纷效仿,于是一群中学生在玄武湖边一字排开,洗手。
当时南京的天空比较蓝,玄武湖的水也也比现在满(多了一个“也”字)。我记得那十几个同伴洗手时泼水的声音和那些或者天真或者少年老成的笑脸。二十多年过去以后,所以人手上的水滴想必已经了无痕迹,对于我,却是在无意之中把自己的未来融进了一掬湖水之中。除了我,不知道当年群中學生中还有谁后来生活在南京。(应该是语病错误:不知道当年学生群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