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辑思维预上市,到竞答赢现金,知识付费从来不是风口」
这两天,罗辑思维上市的消息又被媒体扒了出来,重新做了一番演绎。
要知道,最初爆料罗辑思维要上市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
罗辑思维作为一个商业主体,想要上市那是肯定的,何况目前各方质疑声不断,得势时如若不上,等增长乏力就再没有机会了。是谁都想。
罗辑思维和罗胖绝对是自媒体的榜样,但人们关注的不是它要上市,而是这一波知识付费本身的价值和方向。
笔者认为,知识付费本身是成立的,早就存在,而这一波知识付费大热,无非是旧瓶装新药而已,能否上市,特别是上市后能否持续,存疑。
为什么这样说?
从互联网方面来看,2015年的「在行」、2016年的「值乎」和「分答」、还有知乎live、目前都没声了。
后来又有了「得到」、2017年有了「开氪」、以及图文、音频、视频等等知识付费产品,很难说会是什么结果。
直到岁末年初,从王思聪的“我撒币,我乐意”开始,《冲顶大会》、花椒《百万赢家》、西瓜视频《百万英雄》、映客《芝士超人》,把全民竞答赢现金推到了各大热搜榜。
这一轮的知识当属于泛知识领域,受众类似于以前追随成功学那部分人群。
此轮知识付费潮,更多是商业化,甚至娱乐化的结果,带着强烈的媒体属性。
目前还没有个人媒体属性的培训机构上市的案例,国家对这一块一直持谨慎态度。
从教育领域来看,中小学K12教育、学历再教育、职业技能等等知识领域,早就涌现出一大把巨头,如新东方、好未来、沪江、尚德等等,也都做了+互联网改造。
两者相较,后者解决的是生理、安全、升学、饭碗等问题,属强需求;
而这一波知识付费解决的是尊重、自我实现、面子、认可,甚至只是消遣寂寞等问题。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哪个更有市场,不言而喻。
这里面还有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就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数量有限,愿意出来的很少,愿意持续输出的更少。
你罗振宇可以开山立派,传道授业,其他大咖为什么就不能?
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加上讲来讲去就那些东西,了不起了再发明个新概念,这决定了受众的复购率不高。
倘若你把希望寄托在“大的骗怕了,小的长大了”这样一个逻辑上,难免会重蹈陈安之、乔吉拉德的覆辙。
所以罗振宇就坦言,不是想不想上市的问题,而是人家让不让上的问题。
其实这还不够彻底,笔者认为,即使上了,能不能融到钱;融到钱了,能不能存续,能不能让股民跟着赚钱。这才是和吃瓜群众息息相关的。
当然,以罗振宇的聪明才智,他一定会找到新的模式和增长点,绝不会只停留在目前的卖书和卖课程这里。
全网关注「灰犀牛评论」,最口语化的商业互联网观点。「灰犀牛评论」系头条签约作者,已委托快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