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学的语文课本,选取的很多文章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手笔。
我还记得当时作家都有很多名号,有名,有字,有原名,有改名,有笔名……那会儿最记得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冰心奶奶,另一位就是鲁迅先生。其中鲁迅先生又是唯一一位,我连他出生于济南,原名叫周树人等等的生平都依然有印象的一位作家。他所写的文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我至今依然经常引用。
小时候不知道这十几个字的组合到底有多精辟,直到现在长大了,重新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才觉得这些文字里蕴含的深厚意义,细细品读会有种现在网文所说的:“细思极恐”的感觉。
重温鲁迅先生的文章,才发现“孔乙己”的可笑,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因为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所以在酒馆里常被人取笑。鲁迅先生通过文笔,塑造了一位备受封建社会陈旧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形象。放在如今,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的人,不愿接受时代的变革,不愿接受新事物,跟“孔乙己”是一样的。
在我刚毕业出来工作几年以后,曾经有过一次买房的机会。那时候我背着爸妈把定金支付了,心想着只要他们能帮我一点,把首付凑齐了,以后的月供我自己可以搞定。结果我的家人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买房就应该有足够的钱一次性支付才能买。如果要按揭贷款来买房的,那往后就是为银行打工,是投机取巧,各种风险,如此种种。结果最后我只能放弃定金,没有买成。
多年之后,我结婚了,和老公同样用贷款的方式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爸妈知道后才算正式接受了现实:普通人如我们,要是想等到有钱了才买房子,那是永远都买不到房子的。因为我错过了之前的那一套房子,现在再买,要比之前多支付好几十万的款项,而且还是“婚后财产”。如果婚姻和顺还没什么问题,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往后出现什么情况,作为女性的一方,我可就完全没有保障了。但是又能怎样呢?当年的错过已经成为如今的“过错”了呀,只能接受现实。
现在还有人会鄙视直播,看不起带货吗?也许还有,但绝对是少数,因为现在就连我妈这种七十多的人都在刷短视频了,还有什么是值得鄙视的呢?
经过了这几年的动荡,现在纵观各行各业,除了用直播可以走出一条路子以外,哪个行业还可以依靠传统广告产生盈利的?时代正走向“流量红利”,如果我们还一直自命清高地做“传统推广”,那是不是有点太“孔乙己”了呢?
还有祥林嫂,祥林嫂原是苦命之人,刚开始跟别人诉苦,大家都会同情。可往后继续把自己的不幸进行鼓吹,人家就会逐步变成麻木,甚至厌烦。其实放在如今,放在自己身上也是一样,咱们不能一直以受害者的心态去看待自己,显然现在大环境大家都不好,可是有的人就会在抱怨,不思进取,他们就会越来越难了。而有的人却积极改变策略,放下面子摆摊谋生,同样闯出了一条血路。
没有谁比谁了不起,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得去做,不能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成与不成,先做了才是正路。
出走半生,人到中年,以前我们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难懂,谁知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经历,当你历尽千帆过后再来回看,就会感受到,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用文字为后人留下了数盏指路的明灯,他所写的,正是给我们如今生活的一些答案:
从来如此,就真的对吗?鲁迅先生说:“独立个体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强迫自己参加不增值的应酬对吗?鲁迅先生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投机取巧,攀附权贵对吗?鲁迅先生说:“一时遇到贵人是运气,一直遇到贵人,一定靠的是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底做一件事我们是要准备好好地才开干,还是先干了再慢慢完善呢?鲁迅先生说:“相比起完美,完成更加重要。”
感谢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的文字,让我们得以思考,仔细阅读,直教人收益终生。而如此睿智的鲁迅先生,我们怎能不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