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03278/d5b09f3ed13f64a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3278/8642da196d3cf73b.jpg)
昨天中午天干物燥,躺在床上睡眼迷离,索性翻出西瓜红色的《忽必烈的挑战》,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天中午就读完了。45块大洋就这样轻易地消费掉,有点可惜。不知此书的后半生如何,也许是一场流浪命吧。很久没有如此疯狂的阅读体验,着实过瘾,环环相扣的历史解读,每一句话都牵动着对历史反思的冲动,观念的时代局限性自古有之,只是此刻更强罢了。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非要在光滑明朗的五官上装饰出奇特景观,就像维密天使的翅膀一样,由灵动拖着一个不合适的,殊不知与真实已相隔千里。而杉山正明在此书中弄成了另外一种梳妆模式,似乎可以颠覆曾经的观念。此书最重要的大概是表明蒙古帝国、蒙古体系在世界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广阔疆域内完成连贯东西的通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后世之社会演变打下良好基础。
读此书之前,对蒙古有严重偏见,我倒是非常好奇这种偏见是如何建立的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有继承也有创新,有毁灭必有重生。只可惜,好多内容会被后世永久的猜忌、误解,在错误假设之上获得真实都是句玩笑。作者开宗明义地写道:“迄今为止,有关蒙古及其支配的所有历史,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指责和辱骂,如暴力、破坏、杀戮、压制、榨取、强夺、强制、无知、蒙昧、粗野、野蛮、粗暴、狠辣、奸佞、无耻、放纵、不宽容与非文明等,其中许多都有明显的中伤意图。”以上论述让我产生继续阅读下去的勇气和欲望。而作者所用词汇正是头脑中对蒙古帝国历史的认知模式。一个政权的形成和演变有太多可供后世书写的故事,但故事总归是故事,太认真就输了。此书整体上让我对蒙古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至少可以放宽心态迎接未知。
关闭台灯,感叹到:“蒙古,原来是这样子!”
前段时间读罗新教授《从大都到上都》,算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蒙古历史故事,通过游记式的描述,才知道自己的肤浅和无知。记住几个关键词上都、大都还有金莲川。在过往的历史阅读中,仅是从今至古地开始于中国近代史的民国故事,后来逐渐往前,经历晚清和清王朝,最终到达明朝末年的点滴故事,下了个结论“历史都他妈的是骗人的”,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求学阶段获得的带有瑕疵的历史常识微不足道,早已不适应现代历史解读语境。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蒙古人物仅是头脑中简单符号,不带有任何色彩的形象。好比很多人说起蒙古的观感会出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豪壮,实际上满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空旷荒野。如此之认知放在解读历史上依旧适用。
合上书籍,抚摸带有纸质感的封面,大脑中的形象就是蒙古辽阔的疆域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伊朗土耳其、新疆蒙古和中国等广大领土,期间一定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虽然在书中展示出用不同时期不同形式加以冠名的多幅历史地图,都无法摆脱蒙古作为世界帝国的位置,虽然寿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被我们忽略了。最后杉山正明老师大概在说蒙古帝国在忽必烈的领导之下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 不逊于西欧探险家们发现新大陆的壮举。作者主要精力集中于蒙古帝国的中国部分或者叫东亚部分的书写,集中于忽必烈及其治国理政的风格,但是之前的铺垫中似乎有很多让我好奇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