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时刻,“我”会发现:自己的却就是一个孤单的,无助的人。
今晚,我给妈妈发了自己小长的假期旅游照。妈妈回我:“开心就好”。而我想说的是:“妈妈,你是不是看到了我眼睛里闪烁的焦虑?”那一刻,我懂了。即使是你亲近的家人,也是无法洞察你的内心,看到你真正的需求。
其实,这样的时刻真的很多很多。起初,我也会猜想和在乎是不是他人对“我”不够关心?答案也许是,也许不是。后来,我如大猩猩般的顿悟:无论他人是否对你关爱或上心,他们能做的都只是一件事情:默默地为你祈祷。
因为,“现实中,越俎代庖的事情也包括提出让人左右纠结的意见。”此类事件是多不胜数的。如“这都是为你好”“这你得想好”“这根本没必要”等等。首先,试想你作为一个客观理性的局外人,面对此种情境,给出的意见和化解办法是什么?其次,作为事件的主客体,你内心又是怎样想的?
作为客观理性的局外人,你会笃定的认为他人无权干涉“我”的选择和决定。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排除造成自我选择的任何干扰选项,保持“你”最初的抉择。回到最初的话题,他人是否关心“你”,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样,一来,你不用再顾虑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二来,你可以默然识之,独善其身。
再者,你作为事件的主体。你希望得到什么?是关心?是抚慰?可能都不是。在不切实的感性需求下,“我”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可是,这真的来自他人吗?经过“我”深思熟虑的办法,和他人片面有理的办法,你觉得哪个会更好呢?
最后,事件的客体“他人”。正如地球只有一个,月亮绕着太阳转,“我”也只有一个,它以自己为中心,转啊转。所以,每一个人都是除了“我”以外的客体。你会将自己的转向全心投入到他人的“轨道”吗?你投入,他人又能接收和让轨吗?最重要的,你将失去自己的正常运行速度,运行状态。因此,不妨在别人绕转不顺时,随口说说:“看我,转得多顺,你快抓紧赶上来。”
人生,本来就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总是想等待他人告诉你面对困难该怎么办,面对挫折该怎样做,堪比“守株待兔”可笑和愚蠢至其10--20倍大小不等。
有一个词,叫独立,它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任何的事情。我想,如果可以,我就做一个依靠自身力量去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那部分力不能及的事情,就不要“独立”了。或任性不理,或听天由命,或托付于愿脱离自己轨道,帮助你的“他人”。
看到每天的白昼,感受到生命的脉搏,已经是最美好的事情了!为什么还不摒弃那些让自己难过的理由呢?
新的一天,打起精神(づ ─ )づ来,嘿!
快乐的小刺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