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评价,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盘旋,
它们纠缠并影响着我们的种种意识与行为。
我们为什么这么爱评价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时候更多的时候给出的是一些评论性的言语,而非自己的真实感受。
那么什么是感受?什么又是评价呢?
感受是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
而评价是对感受的心理反应,是思考的结果。
人们喜欢评价是一个普遍现象,不管在什么地方,人们一旦开口,讲出来的多是评价,而很少是感觉。因为人会本能的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给他人贴标签,在看待事件的时候又会陷入经验主义之中,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在我们不经意间进行的,也会让我们陷入一个分不清自我感受与评价的情境。
就像是我在微博或是论坛上看到的很多消息或是新闻的下方都会有大片的评论留言,这其中大部分人都会由这些事情或行为直接给某些人打上特定的标签,甚至有一小部分人还用玩起了高智商文字游戏,但其中能够谈及自身真实的纯粹的感受的却是少之又少。
给出评论的人真的是在乎被评论者吗?
从表面来看,我们爱评论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出于我们自身对他人的兴趣。
当我们对他人使用评论的时候,可以说我们的焦点几乎总是对准别人的,而并非是自己,甚至可以说当我们的焦点在别人身上时,我们所做出的评论势必带有褒贬性。而且在我们做出评价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处在一个自我安全的地位,这种地位会给我们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甚至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获得一种掌控感。
回想一下我大一的时候,很多人会把我当成知心大哥哥,对我诉说烦恼或是希望从我这里寻求一个帮助,那个时候我就会不经意间的去评价他人的内心或是行为,而往往在评价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激动或是语气越来越坚定,其实在这过程中我更在意的便是由于对他人做出评价所获得的这种掌控感,而并非真正的去思考自身或是他人的感受。
那么回到标题的问题,给出评论的人真的是在乎被评论者吗?
其实不然,在任何一个喋喋不休的评价者面前,被评论者都是不存在的,他只不过是看上去将焦点对准了你,但其实,他感兴趣的只是将他的“小我”投射在了你身上,而对于评论者自己怎么看待自己的,他是没有兴趣的。
怎样才放下这些评价,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感受呢?
那便是学会聆听:学会静静的听,因为所有的评论都是带有个人色彩的,是片面的。
先给自己创造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自己没有思维的干扰、内心能够保持一份宁静。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也会给予其他人一个存在的空间,这便是聆听的真正含义。
也只有当我们自己能够放空自己的内心,不去通过评价他人来获取掌控感亦或是确定干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学会接受自己的无知,才能够知道更多我们不了解的事物。
作者:徐鸣皓 这是我的第二十五篇日更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