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干我们这行的要想出人头地,最快的方法就是报道几个爆炸性的大新闻。可这是个平凡的世界,哪儿来那么多大新闻呢?有前辈曾指点我道:“没有大新闻,你可以想办法编一编嘛。新闻是需要包装的,有些新闻稍微加工加工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这女人,你说哪有那么多好看的女人呢,还不都是化妆画出来的。”
可我这人脑子不太灵光,心想自己是干记者的,又不是写小说的,干嘛还要编呢?前辈见我这般不开窍,也便不再对牛弹琴。于是入行五六年,我还在为了采到一个小新闻而东奔西走的跑断腿。
所以当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报道机会撞到我怀里的时候,我感觉简直是老天在帮我。
就在本市,有个杀人犯连续作案三起,至今还逍遥法外。警方对这个消息控制得非常严格,一直没有走漏风声。偏偏我恰好在警局有个同学,一次酒局上他不小心说漏了嘴。就这样我成为了第一个报道这个新闻的记者。
当我已经拿到第一手资料并且已经写好了新闻稿送审的时候,同行们才闻讯而动。新闻报道这东西比的就是一个快字,显然,他们是很难翻盘了。
新闻的泛滥诱因是传播途径的泛滥,而传播途径的泛滥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网络媒体的泛滥。在这个网络的“权力”已经挣脱了制度的“笼子”的时代,哪个明星出轨吸毒、哪个官员贪污受贿、哪个地方闹出了什么纠纷、哪个国家政府倒台、哪个地区爆发战乱已经不再能强烈地刺激到现代人由于刺激过度而逐渐麻木的神经。由此连环杀人案竟成了一股“清流”,毕竟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事如今发生在了身边,这种新鲜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兴奋。
新闻稿很快被通过,当晚就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第二天一早见报。不到两天的时间,这条新闻便相继在各大纸媒报刊刊载,登上了多个网媒的头条热搜,并在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疯狂传播。
除了这个新闻本身足够吸引人眼球之外,我的文笔也起了大作用。这几年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在新闻稿的写作方面却下了大功夫,这一次,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主编把我叫到办公室时欣喜若狂的状态。
“干得漂亮!接下来这个案子由你跟踪报道,好好干!”
那是主编第一次单独接见我,那之前,他应该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一想到这儿,我不仅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忍不住热泪盈眶。
网络的恐怖力量显现无疑。一周以内,这个新闻已经引起了全民关注,上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普通市民,无一不在热议。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可谓是忙得昏天黑地,直到一周之后才有了一个短暂喘息的机会。
那天我决定带交往两年的女友回家吃饭。那是我第一次带她回家,我父母很高兴,七大姑八大姨都叫上了,弄得比过年还热闹。
一大桌子人坐在一起喝酒吃菜,氛围不错。人多了,嘴就杂,话就多。先是一阵寒暄,几位长辈对我最近工作上的进步表示祝贺,夸得有些过头,好像明天我就能拿到普利策奖似的。但这些话听在耳朵里确实舒坦。没聊两句就顺着话头聊到了我报道的那个新闻上。我不太愿意在家里聊工作,最近为这事儿忙得焦头烂额,便几句话打个哈哈敷衍过去。
见我不想聊,他们便岔开话题。随后又问了一些关于我和女友未来的打算,比如结婚买房之类的问题,弄得女友挺紧张,又有些害羞,但脸上总是露着甜甜的微笑。一旁的我几杯酒下肚,顿时生出一种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春风得意之感。
可聊了不大一会儿,话题便又被带到了我报道的那个新闻上。
大姨说到:“听说那个杀人犯特别凶狠,已经一连杀了十几个人了。”
我听到这话差点儿一口酒喷出来。还没来得及接话,我二姨接上了话茬:“我看网上说都杀了二十几个了。唉我还听说那个杀人犯是个变态,专管年轻的姑娘下手,你们几个丫头可得注意点儿。”这话是冲我两个表妹和表姐说的。
我表姐刚刚把手机锁屏放下,说:“我看微博上说不是杀人三十个吗?真是罪大恶极!那网上还有人爆料了那杀人犯的信息,好几个帖子说认识那人,好像原来就坐过牢的。”
我小表弟插话道:“哎呀烦死了,最近我们老师老提这个事,让我们注意安全,放学要结伴回家。我的朋友圈都快被刷爆了,天天各种推送。”
我小表妹边喝可乐边说:“之前不是网上说那人杀的都是些坏人,就是干了坏事没证据,警察抓不了的那种人,都让他给替天行道了,我们老师还让我们写议论文呢。”
我爸说:“不是说这杀人犯已经逃到国外了吗?”
我大伯重重地把酒杯按到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颇有些愤怒的道:“你说这公安都是干什么吃的,连人都抓不到。”
我大舅接话道:“我看这年头,就没一个正经办事的,谁管咱老百姓的死活。”
我总算等到了插话的机会。
“各位听我说一句,这些话都不能信,越说越离谱了还。我一直跟踪报道这件事,那个杀人犯从杀了第三个人后就没再露过面,哪有那么邪乎。”
一大桌子人突然安静了,一个个瞪着眼望着我不说话。
这尴尬的沉默持续了大概有十秒钟,我大姨突然问道:
“施翰,你是不是搞错了呀?”
(二)
有天傍晚我突然收到一条微信——“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吧。”我顿时有些心跳加速。发微信的是我们市一位有名的美女记者。几个月前因为工作原因有过接触,那时候觍着脸加了人家微信,之后几个月内消息记录一直是空白。我急忙忙处理完手里工作,把自己收拾了一下,时间匆忙,能做的也就是换了条感觉更精神些的领带。
我从来没在那种价位的餐厅吃过饭。侍者将我领到预订的位置,她已经在那里,餐前酒已经上了。这倒是省了我的尴尬,否则人家真问我要喝点儿什么,我怕是一个名目也说不上来。
她今天显得格外的美。酒红色的深V长裙,精致的妆容,柔情似水的眼眸,诱人的唇色,优雅的微笑,和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香水味。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一边心不在焉地看着菜单,一边尽力按耐住心里被那若有若无的香水味勾起的情绪波动。
“早就想请施先生吃饭的,但又怕冒昧打扰。这几天施先生这么忙还肯赏光,实在我的荣幸。来,我敬你一杯。”她妩媚的笑容,略带歉疚的眼神,温柔的声线一下子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哪里哪里,林小姐才是大忙人,我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而已。再说美女相邀,岂有不来的道理。”我定了定神,与她碰杯。
“施先生这么有才,以前一定是被埋没了。”她略微蹙了蹙眉,似乎颇有些惋惜的道。“不过从今以后,施先生一定是一帆风顺,未来一定大有作为。”
我谦逊地笑了笑:“林小姐客气了。”
她突然露出些哀怨的神色。
“就别老林小姐林小姐的了,叫我林悦吧。”
“哦好,林小…哦不,林悦,你以后也叫我施翰就好。”她展颜一笑。
说话间,两瓶红酒已经下肚。她似乎有些醉意,眼神有些迷离,脸上多了几缕绯红,这为她更添了几分动人的颜色。我也有些醉了,不过多半不是因为酒。
“施翰,你可真厉害呀,那么难挖的新闻都让你搞到了。你知道吗,到现在为止,警方那边还是口风很紧,我们想继续报道也无从下手。”
“咳…运气而已。”
她突然站起身来,有些摇晃着走到我的面前。那股香水味一下子变得浓烈起来,我的嗅觉和大脑一下子都有些麻痹。
她弯下腰,脸靠近我,似乎开玩笑地道:
“你那儿是不是还有什么关于这个案子消息没有公开出来,准备以后再爆个大料啊?”
我有些窘迫,支支吾吾地说:“没…没有哇,我知道的也就那么多。”
她突然顺势坐到了我的腿上,一只胳膊绕住了我的脖子,她的脸和我的脸几乎就要贴在一起,近到我能感受到她变得有些急促的呼吸。那突如其来的柔软又富有弹力的触感剧烈地刺激着我的神经。
她笑盈盈地问道:“真的吗?”说着另一只手也搭上了我的肩头。
我觉得好热,浑身的毛孔都在发汗,脸烫的仿佛要融化一般。
“其…其实,那个杀人犯应该就是本市人,而且所用的工具好像是匕首,三位死者都是女性,还有…我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
好吧我承认我在撒谎上实在没什么天赋,尤其在喝了酒以后。
她的笑容更灿烂了。在我耳畔轻轻呢喃道:“现在想不起来,一会儿我们换个地方继续想好不好?换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
第二天,林悦所在的报社对于连环杀人案做了一系列深入报道,披露了很多新的消息,一时间,将这个消息的关注度再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
最近我的心头笼罩上了一片乌云。连环杀人案的这个新闻仿佛把我缠住了,我走到哪里都甩不开它。我的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它。我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会与它产生关联。这明明是我自己报道的新闻,我却突然感到一丝恐惧,一丝发自心底的凉意。我有个恐怖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新闻就如同鬼魅一般。
最近工作太忙,胡子没时间刮,头发也没时间理。今天下班回家前我决定先去理个发。走进楼下那家理发店,店里人不少。我一直都是在这里理发的。老板娘杨阿姨是个知心大姐式的人物,嘴快,爱聊天儿,什么都关心,跟谁都能聊到一块儿去。加之她的手艺又好,所以,生意一直不错。来这儿的什么人都有,各个年龄,各个职业,各个阶层。虽是理发店,却像旧社会的茶馆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聊着五花八门的话题,大多数话题与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毫无关联,也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工作职业毫无瓜葛。
我还在门口就已经听到杨阿姨的声音了。还有许多其他顾客七嘴八舌的讲话声。粗略一听便知道他们在聊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新闻。
我隔着玻璃门望着他们,就像望着这个世界的缩影。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推门进去。杨阿姨一看见我,话就到了。
“哟这不是大记者来了吗,来你们看,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那位施记者,那个连环杀人案就是他报道的。”
于是整个店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神齐刷刷的汇聚到我这里。
我看到他们眼神中迸射出的光芒和翕动的嘴唇,但我却什么都听不清。尽管,我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我没了理发的心情,匆匆离开了理发店。
第二天早上,难得的休息日,但是这一天过得糟透了。我和女友去了商场、公园、餐厅、电影院,无论在哪里,我都能听见关于连环杀人案新闻的议论。其尺度之大、歪曲之离奇、想象力之丰富真是令我这个当记者的都难以接受。晚上回到家里,我疲惫地躺到床上,女友问我是不是不舒服,我说没事。
我觉得心头的那团乌云更重了。
打开手机,新闻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突然有种身处孤岛的恐慌感,迅速关上了手机。
我又打开电视,打开的第一个频道正在播放专家访谈,那位知名的专家正在谈论着社会热点问题——那个连环杀人案。我这段时间以来,已经在报纸上看到好多我尊敬的作家评论家发表关于这个新闻的文章。
“我这个新闻的关注面是真的广泛啊。”我揉了揉眼睛,用一种带着几分无奈的语气拖长音说。女友有些不解地望着我。
第二天一早,我在主编那看疯子一般的眼神中向他递交了请长假的申请。主编还以为我是想要跳槽,一个劲儿地许诺我加薪升职什么的。我笑笑说:“主编,我真的有点累了,想歇一歇。”
之后,我和女友一起出了趟国。早就说好要一起去度假的。没想到总是在等待的“有时间了”突然就来到面前。
(四)
一个月后,我和女友回来了。下飞机的那一刻,我没感到有任何的变化,这个熟悉的世界依旧友好地让我感受到那份心安的熟悉感。仿佛一个月前与现在瞬间无缝拼接,时间继续。
回家放好行李后,我去了报社销假。走进报社,这里一切如常。充斥着手打键盘声、讲话声以及赶着去采访的记者来往奔走的身影。我有点好奇,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新闻现在怎么样了。
我径直去了主编办公室,寒暄几句,办好了手续,我试探着问那个连环杀人案的后续。
“先前那个案子怎么样了?”我试探着问。
“什么案子?”
“就是我之前跟的那个案子。”
主编皱起眉头,似乎还是没想起来。
“您肯定还记得的,就是我走之前跟的那个案子,影响力很大的。”我勉强把笑容挤得大些。
“哦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个什么案子来着?”主任用手指掐了掐鼻梁。
“就是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新闻。”我实在忍耐不住了。
他这才恍然大悟似的:“啊对我想起来了,那个连环杀人案啊,好像后来案子破了吧,都一个月了谁还记得。”
我正还想说点什么,主编接着说:“那个最近国内有个上访的新闻炒得很热,现在是老刘在跟,他都快忙不过来了,正好你回来了,去帮帮他,一起跑这个新闻。”随后主编接起了电话,我便识趣地退了出去。主编三言两语就说完了那个连环杀人案,令我有些诧异。毕竟一个月前这可是火遍全国的大新闻,怎么现在连个后续都不确定。
我翻阅了几份报纸,又打开了一些被我锁了一个月的APP,均未找到有关那个新闻的只言片语,仿佛它从未发生过。
当晚我爸妈又邀请了一大帮亲戚来家吃饭,说是要为我接风洗尘。饭桌上我又尝试着询问有关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新闻。
“你们知道后来那个杀人犯怎么样了吗?抓到没有?”
桌上的人都愣了一下,半晌我表姐才仿佛刚想起什么似的说:“哦我想起来了,你说一个月前你报道的那个新闻吧,嗨那谁知道啊。你不说我都快忘了。”
她这么一提其余人才都恍然大悟一般。我二姨笑道:
“这都一个月前的新闻了谁还关心啊?”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我大姨插话道:
“唉你们听说最近那个上访的新闻了吗,闹得可凶了。”
“哦哦对我知道,嘿说是好像跟某个大领导有关。”
接下来一桌人便开始津津有味地谈论起那个上访的新闻,一如当初谈论那个连环杀人案的新闻一样。我自始至终插不上话。我感到心头的那团乌云又回归了。
第二天上午,我得空去杨阿姨那儿理发。我走进门,杨阿姨看见我满脸热情地迎上来。
“哟大记者来啦,好久没看见你了。”
“啊我刚休完假回来。”
人挺多,我耐心地等候着,过去我总是靠玩儿手机或者听歌来打发时间,偶尔掺和一下店里的聊天。但今天,我却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在聊的话题,希望找到一丝有关那个连环杀人案新闻的。可是,主要话题还是关于现下热门的那个上访案。
“杨阿姨,你还记得之前我报道的那个连环杀人案吗?”
“我好像还有点儿印象,好像一个多月前发生的吧。”杨阿姨还在思索,一旁一位老年男性顾客说到。
“哦对对对我想起来了。”
“那你知道后来那个杀人犯怎么样了吗?案子破了吗?”
杨阿姨想了一会儿说:“那我真不知道了,谁还关心这个啊。”
店里再没有一个人回答我的话。
我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不过才一个月而已,这个引起全国范围广泛关注的新闻怎么就被遗忘的这么彻底了呢?更令我难受的是,这些人、这个社会当初是那么关心它,我在哪儿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怎么现在没人知道它的结局呢?那你们当初究竟在关注什么呢?
第二天我去跑一个现场采访,结束之后正准备上车离开,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林悦。”我叫住她。
她转过身,见到是我,笑道:“好久不见啊施翰,听说你去休假了,回来啦?”
“是啊,刚回来。你也来采访?”我明知顾问地道。
她晃了晃自己手中的话筒。
“你也在跑上访的那个新闻?”她笑起来还是那么动人。
“是啊。”我笑着说。
“嗯,那我可要加油喽,当初你曝出连环杀人案那么轰动的新闻,现在这个上访的新闻让你盯上了,我可得抓点儿紧,不然大料全被你捞走了。”她半开玩笑地道。
听到她还记得这个新闻,我十分兴奋。果然记者还是不一样,对于新闻的敏感度远高于常人。
“那你知道那个案子后来怎么样了吗?”
她皱了皱眉,说:“那我就不知道了,好像案子拖着一直没破,时间一长也就没人关注了。新闻嘛,都是这样的,新的新闻又来了,谁还关心之前的呢。”
我沉默了。她见我不说话,说了句她还有采访便离开了。
我突然想喝酒,便约了老刘晚上去喝一杯。我们边喝边聊,我把心中的不快都倒给了他。
“我说小施,你还是干记者的,这也值得烦恼?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这些人就是这样。你以为他们真的关注这个新闻本身?他们关注的是时髦,是热闹,是谈资,是发朋友圈、发微博、写文章的材料。每天都有各种新闻,你甭管多大的新闻,你过一个月,问他们一个问题——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个新闻的后续是什么?有几个人能答上来?”
随后,他给我讲了一个他之前采访的案例。
他三年前采访过一个捡垃圾为生的小孩,小孩家里就一个卧床的母亲,母子二人就靠着这七八岁的小孩捡垃圾为生。老刘当时进行了系列报道,反响很大,引起了全民关注。村里、乡镇里、县里市里后来甚至省里都来了领导慰问,网上各种表示关心的帖子层出不穷,报纸上还刊登过一些专家写的由此反应的社会问题所引起的思考云云。
“可你知道现在这个孩子的情况吗?”老刘顿了顿,“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就你回来前几天,我突然一时好奇,就去查了一下,结果网上没人回答。相关的一些工作人员也都不清楚。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又去了那个村子,结果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那个孩子,长高了一些,还是那么瘦,但他、他还在那儿捡垃圾。”老刘说完把一杯酒一饮而尽,“所以啊,我们不过是记者而已,你以为我们能改变什么?那么多看新闻的人,你以为又真的能有几个人真的往心里去了。”
“可是关注新闻才能了解这个世界,这不也是我们这行存在的理由吗,让民众更好的去认识这个世界。”
“扯淡吧,我承认这是我们这行存在的初衷,可是现在,我告诉你,我们不是在让民众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在把他们弄糊涂,虽然他们本来已经够糊涂的了。”
“可是新闻多少是有用的,它能引起民众的同情、愤慨、赞扬、谴责等等情绪或行为,从而使他们做出一些有益的反应,这会成为社会的助力。”
“理论上是这样,可你这种理想的情况是有前提的。第一,报道新闻的人要能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纯粹性负责,不能夸大其词、不能刻意隐瞒。”
听到这儿我觉得喉咙有些干涩,我赶紧喝了一大口酒。
“当然还有另一个更要命的前提,就像我一直觉得医闹问题绝不是患者和医生某一方的问题,双方谁也脱不了干系,那些只孤立地去批评甚至辱骂单独一方还觉得自己十分在理的人,要么就是脑子长在了屁股上的糊涂蛋,要么就是压根儿没想过要去解决问题只会添乱的愤青(要我说“愤青”这个概念可太宽泛了,谁说只有青年人才能是“愤青”),要么就是智力停留在幼儿园水平的无聊的看客。好吧扯远了,另一个前提就是,那些看新闻的人得真的有明辨是非和做出理智反应的能力,他们得先判断这新闻是真是假,然后还得冷静考虑自己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他们得动动脑子,可是你看,有几个人看新闻时会动脑子?”
“可我们是记者,我们管不了民众怎么看新闻,充其量也只能管住自己怎么报道新闻。”
“作为记者,说出这种话就叫作混账话!”他指了指我,“现在你想想,这两个前提,容易达到吗?”
“可是……”
“还有你说的新闻能引起民众情绪和行为的话我真是太赞同了,确实是这样。网络这个东西有多他妈可怕你也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网络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权力,而也正因信息的发达,新闻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没有之一。捧人、害人、求得援助、引起动乱,做好事办坏事,没什么是它办不到的。好人可以拿它拯救世界、坏人也可以拿它毁灭世界。民众的情绪真是太好煽动了,随随便便一条新闻就能“操控”他们的脑子。我敢预言,你信不信,如果再不约束网络和新闻的力量,迟早有一天灾难会因其而起。”
“可是……”这次,我是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还有,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正确方式是冷静的思考、谨慎的选择和准确的判断,而不是他妈的关注新闻!新闻会把这些东西统统吃掉,让世上的蠢货们加速丧失他们本来就没剩多少的脑子和理智,没错,理智,啊这年头有这东西的人可不多。”
我不再说什么,老刘继续喝酒。我突然觉得非常伤心难过,慢慢哭起来,泪滴在酒杯里,喝下去又辣又咸。
老刘喝多了,趴在桌上含混不清地絮叨着什么。突然他扬起头眯着眼看着我,用手指着我的胸口:“还是那句话,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蠢人,而蠢人之所以无法变得聪明,就是因为他们花了太多时间去关注新闻。”说完就栽倒下去,不省人事。
我边喝边想,看来我真的不适合当记者,以后,我还是改行写小说吧。
施翰
二零年二月四日于宜昌
网友评论